生活点滴见家风杂文随笔

时间:2021-08-31

生活点滴见家风杂文随笔

  2014年春晚进行中,主持人推出了有关家风讨论的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记得当时一家人正围在一桌琳琅满目的年夜饭旁,其乐融融地吃着饭,说说笑笑地看着春晚节目,我扭头问父亲:“爸,咱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有家训吗?”父亲微微一愣,停止和姐夫说话,放下手中的筷子,看向姐姐反问道:“你说说吧?”大家又一起看向姐姐,姐姐用筷子敲了我一下抿嘴答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食不言寝不语,好好吃你的饭吧!”瞬间响起一片掌声,大家哈哈一笑,为姐姐的机智鼓掌。父亲笑着慢慢地说道:“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统教育方式,这也算是咱家家训其中的一部分吧,像待人要诚恳,做事要认真,要注意勤俭持家……”

  我认为,不管我们每个人是否口头上认知,其实每个人从小都受到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或家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引导其后来的人生经历。虽然,我们不像一些名门望族或者大家族们将其祖训挂在墙上供奉敬仰,以便时时刻刻鞭策警醒后人,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大多数家庭的家风都是老一辈儿们用他们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并传给下一代的。

  提起对家风家训的讨论,不禁令我想起小时候所接受的家风家规的教育中体现的点点滴滴。

  儿时记忆中,记得最多的就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规矩和严苛的“清规戒律”,既繁琐又令人头疼。首先是待人待客要有礼貌,诚实,说瞎话是绝对不允许的。家里来客人或大人带出门做客的'时候,见了熟人或经大人介绍生人后,要首先打招呼并面带微笑微微鞠躬,然后站在或者坐在一旁,大人不问问题是不能主动说话的。家里来客人或长辈时要第一时间为其让座,引导坐在堂屋正左手边并为其沏茶,然后安安静静的听其说话询问事情,期间要记得及时为其蓄茶。茶壶的嘴要不能对人,不然是不礼貌的行为。客人起身走的时候要留三留,并送至大门外。

  上学后,每天背书包上学走的时候要先去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屋告别,鞠躬说“……我走了。”放学回来,再去各个屋鞠躬并说“……我回来了”甚是繁琐。

  在行为举止上的规矩就更多了,记得小时候是不允许上桌和长辈客人一同吃饭的,自己有自己的小桌吃饭,记得当时还不屑地称其为“迷信”的做法。后来长大些了,可以与大人们同桌吃饭了,但饭桌上有很多规矩,如:须等大人们动筷子后小孩才可以吃饭;吃饭时嘴里不能发出声音,不能嬉笑玩闹,老人说话时要放下筷子静静地听着,;夹菜时不能超过菜盘的中线(即:不能“过河”);筷子不能插在米饭碗里。吃完饭,要告知大人一声方可离桌,筷子放在桌子上时不能有较大的声音。站立或坐下也有规矩:站立时不能歪斜身子,不能倚着门框或其他,坐着时不能翘二郎腿和抖腿,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当时总是抱怨我们家怎么会有这么多规矩,别人家没见这么多规矩不是一样生活的很好吗,我们为什么要遵循呢?记得母亲总会打一个比方:房梁上的木材总是又直又长才会被木匠使用,一颗小树苗想要长得又高又直成为有用的木材,除了按时施肥呵护外还要不定期地打岔才能促进其慢慢成材。

  后来随着慢慢长大,步入社会成家立业后发现,当时不喜欢讨厌的所谓得规矩确实有它存在的现实意义,而且十分感谢当时立下的各种规矩。其实,这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方式早已慢慢形成了一个家庭的家风或家训,逐渐影响一代代人并永远传承下去。

【生活点滴见家风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花见杂文随笔

2.生活点滴-生活随笔

3.生活点滴记录随笔

4.傲慢与偏见杂文随笔

5.偏见杂文随笔

6.写生活点滴的随笔

7.生活随笔《撞见幸福》

8.生活随笔:活久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