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扬扬的妈妈打电话给我,很担心地说:“吴老师,自从扬扬爸爸出差以后,扬扬每天晚上都想爸爸想得不停地哭闹,任凭怎么哄也没有用,总是哭到人睡,麻烦您帮我开导开导他好吗?”
我说:“好的,明天我找机会和他聊聊。”
挂掉电话后,我仔细想了想,扬扬是个性格比较内向又敏感的孩子,如果我贸然直接跟他谈在家因为想爸爸而哭闹的事,会不会让他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有压抑感呢?于是,我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第二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的爸爸会出差啊?”
话音刚落,班级里半数以上的孩子都说:“我爸爸有时会出差。”
我注意到扬扬也在其列。
我接着问:“爸爸出差不在家的时候,你们想不想爸爸?”
孩子们都说:“想!”我又问:“你们想爸爸了怎么办呢?会不会不停地哭啊?”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
彤彤说:“我爸爸经常出差,我想他的时候就拿他的照片看看。”
玲玲说:“我想爸爸的时候就画画,画爸爸拉着我的`手出去玩,这样我就不难过了。”
我注意到扬扬若有所思地听着。接着,我问扬扬:“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好吗?如果你想爸爸了,你会怎么做呢?”
扬扬想了一下突然抬起头大声说:“那我就跟爸爸用电脑视频,既能和他说话又能看到他!”
我赶紧朝他竖起大拇指:“你的想法真不错,可以试试哦!”
接着我又说:“可是爸爸不一定任何时候都方便视频,而且也不能一直和你视频,你想爸爸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其他小朋友的做法,比如画爸爸或看他的照片,对吗?”扬扬赞同地点点头。
最后,我说:“孩子们,我们以后遇到不开心的事时,除了跟爸爸、妈妈和老师说,还可以跟我们的好朋友交流,或许他们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许他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好主意,就像想爸爸这件事,我们在一起交流讨论,你是不是学到了许多好的解决方法呢?”后来,和扬扬妈妈交流得知,扬扬再也没有因想爸爸而不停哭闹,并且爱上了画画,每次想爸爸的时候,他就把他想和爸爸一起做的事画下来并神采飞扬地讲述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社会交往中心逐渐由家庭转向老师再转向同伴,因而,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越来越大。鉴于此,我们可以以孩子们共同的心理和经历为基点,通过交流与分享,间接地引导需要帮助的孩子向同伴学习,解开困惑、打开心结。
【以同理心解童心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1.教育论文:同理心
4.童心依旧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