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思又起……因为有本书要出版,前几日在联系工作时遇到一位年轻的博士。曾几何时,“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研究生”更是青年才俊,尤为让人寄托美好的期待。然而,与其讨论一些学术问题,总有点怪怪的感觉,学识如何先暂且不谈,但其冷冰冰、懒洋洋的生命“样态”就令人感觉不到知识分子的温度,更无论信仰的热度和灵魂的高度。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这是《论语·为政篇一十章》所记述的孔子的察人之道。晚上共同住在出版社安排好的宾馆,习惯于灯下的笔墨生涯,我展卷神飞的当儿,一瞥之下有个发现: 这位博士有点不知道如何打发夜间这在我看来是美妙的进修时光的样子,一会儿鼓捣电视遥控器,一会儿又百无聊赖地低头拨拉手机键盘,一副忧心忡忡又心不在焉的生活状态。
他在第二天早晨,好奇地问我写了什么,见到凝结着我独特思悟、散发着生命温度和流淌着情真意切的意绪的“千字文”,竟不由自主流露出讶异的神情。他这次一反平时的冷漠,竟连说: “喜欢这种文章风格,但我是写不出来”。问他平时的“精神生活”,他一副更为讶异的样子:“什么?精神生活?”原来,有些博士生也在疏远一种严整而充实的精神生活。
见他人还不错,起了惜才的念想。问及他大学时的生活状况、毕业后的研究方向和人生志趣。或许是阅历少的缘故,这位博士生朋友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在我耐心的倾听之下,他真诚地对我说了大学生活“之怪现状”——放松,放任,放羊,放纵。
无底线的放松。考上大学之后,自我感觉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大学成了“疗养院”——把所谓高中“玩命学”变成大学“拼命玩”。于是乎,大学宿舍成了“游戏厅”,沉迷网络挂科有之,通宵达旦打牌而不去上课有之,花钱如流水、吸烟酗酒有之……大学是小社会,简直成了人间“游乐场”的缩影,甚至竟是贪图享乐的人性弱点的“放大”之处,很多家长大摇其头,社会上对大学生这一“迷茫的时期”也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