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庙会中学生叙事美文

时间:2021-08-31

  不知为什么,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它萦绕在我的脑海多年。即使在万家灯火,喜庆团圆的节日里,也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幽幽的飘荡在西北大地的深山里,萦绕在黄土高原的土峁上。或许,这就是西北平原上的“燕赵悲歌”吧!它,神秘的在人们的心中盘亘,萦绕。

  它的形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我的私心领域里,应该确切的说,它是戏曲的鼻祖。它,就是秦腔。

  秦腔,作为一个剧种,在大西北的黄色土地上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韵味和传奇。已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干枯的热土中了。

  尤其在西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风俗,每到岁末年初,人们最大的爱好,那就是赶庙会看戏。有的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每逢庙会时,村里的打谷场上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周围用彩旗绸布搭起的旗子迎风飘扬,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改革开放初期,村里还没有通电,是那种添加柴油的发电机带动的马达,点亮了几只电灯泡,如同白昼照亮了整个村庄。

  少时,戏台前的空地上,似乎沸腾了,小孩在灯光中做着各种鬼脸,比试着谁的帽子仍的高,嗓门亮,在空地上打滚,嬉闹。宁静的夜空被闹醒了。

  乡村的孩子是纯净的,阳光的,是那种明媚的如同土地一样的质朴。只要有一粒种子,便会使他们在干枯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他们灿烂而憨憨的笑容,让人感觉到春风满面的如同朝阳。

  在乡村,每逢庙会时,每家都有亲戚上门串亲戚。也就是拜望一下老人,顺便住宿看戏。七姑、八姨,舅奶、姨婆都来了,为的都是看戏。

  她们领着孙子孙女,穿着只有节日里才穿的衣服,或挎个篮子,或挽个包袱。乐此不疲的奔走在“看戏”的路上。一路上只要看见人都打声招呼,好像谁都认识一样的,或者说有一点点炫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