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励志美文精选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下面是关于心灵鸡汤励志美文精选的内容,欢迎阅读!
琴棋书画,柴米油盐,大雅大俗。人活着不易,要活出一番境界来更是难上加难。
格调意味着超拔、不羁于凡俗,如竹节临渊,或削为笛或截为箫,或激越或凄清,人间能得几回闻?平常心是道,是脚踏实地所攀缘获得的梯阶,是小憩时兴之所至的点化,俗中求雅,胜若登山后的豁然开朗,一抹柳暗花明装饰了意外的风景。每每遭遇此等奇人美事,过目不忘,音犹在耳,总要一遍遍地赞叹于人心高深。总要在独居返照之际品一品,以对待隐去了商标的佳酿的方式,私下里已将之视若市声尘嚣中偷听来的一段清澈透骨的天籁,擦肩而过也是一种幸运。
老邹是圈子里公认有仙风道骨的人。姓邹,名静之。静之二字总令我联想到二三十年代清贫恬淡的知识分子形象,和他本人的气韵很般配。我更喜好这样称呼他。静之是中国最高诗歌刊物的编辑,出入于缪斯圣洁的殿堂,却不离身地斜挎一只人间烟火味十足的旧帆布背包,鼓鼓囊囊的,估计里面不过是几本磨卷了边角的旧书,以及准备下班后给小女儿捎的口香糖之类。在王府井书店,见到绘有腰间别着酒葫芦的吕洞宾的年画,我想到了静之。我想象不出不背挎包的静之会是怎样的静之。他的表情一贯平和,构不成更明显的特征。文友们朝三暮四地在街边餐馆小酌,静之接到电话总风风火火地赶来,欣欣然很神往的样子。静之爱极了对酒当歌或围着火锅谈玄论道。有一回,他包圆了话题,由某道菜做清淡了的缘故,他信马由缰地论述了两个小时古代制盐业的发展始末。可见他读书之广。
无论赴什么样的饭局,静之来迟一步总要踊跃地掏腰包加一道菜,不管主人如何拦挡。这似乎成了他的习惯。文联大楼前曾有一家四川菜馆,招牌是请艾青题的。来公干的,来投稿的,请客或受邀的,这估计是全中国接待文人最多的餐厅了。我和静之常在这儿碰头。静之说:“哪怕一个人吃饭,点一盆红油的水煮肉片,加一碗白米饭,辣得满头大汗,真是痛乎快哉。”我读到静之的一篇随笔,开头即为:“好天气、好情绪总能碰到好朋友,中午去楼下喝杯啤酒,碰上老板送个好菜——炒豌豆尖。”
不知为什么,静之的音容笑貌在纸上模糊了,我眼前总浮现出一碟烹炒后仍青嫩欲滴的豌豆尖儿,世界仿佛缩小在一只白玉般洁净无瑕的托盘里,安详、生动。静之真是个得道的人,那么容易满足,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就使他觉悟到生命的完好。静之对饥饿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说:“不知道饥饿的人是不完全的,据说烧知了已成了名菜,且价格不低。我小时吃过,是用火烤着吃的。现在,我不会想去吃它。”
同是知了,但吃的心情不同。曾经饿着肚皮写诗的静之,是受饥饿的教育长大的:“饥荒过后,我依旧对食物有极深的恋情,我多年来吃酥皮点心都用双手捧着,不舍得放弃皮渣。”我忽然觉得一位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捧着酥皮点心的诗人,可能是最懂得生活的,他对生活怀有热爱粮食的心情。这个慢动作我永远记住了。这简直是在捧着良心啊。如果真出一部文人菜谱,这可以设计为封面。
静之写小说同样曲径通幽。有一篇叫《骑马上班》,题目就够邪乎的。他虚构一位置身于都市的职业公民厌烦了骑自行车和挤巴士,独出心裁地买了一匹高头大马,还雇了位失学的马童(相当于堂吉诃德的桑丘),天天骑马逛大街、上下班,直至和交通警察发生了纠葛。我读的是手稿,我震惊于平厚朴实的静之的满脑子古怪想法。后来聊天,他描述一发财的邻居,说京石公路的某个工程项目和沿途所有的电线杆子都是那人投资的,又说那人在近郊的昌平区买下座破落地主宅院,不做别的,只有院子里养了三匹枣红马。我联想到他的《骑马上班》,乐了。我觉得静之刻画出的那几匹马栩栩如生,比说谁谁买了三辆小汽车更有说服力。
静之自小在京城的胡同里摸爬滚打,爱描绘提着鸟笼逛公园的前清遗老遗少,他讥讽自己骨子里有那么点遗传。静之在北大荒的兵团里待过,挨过饿,他的诗好多都是挨饿时写下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同的活法又创造了不同的人生,过程中的无怨和结局的无悔,是判定成败的前提。那么,出神入化是否是最洒脱、最遵循自我也最无所羁绊的境界呢?在这个灯火摇曳的黄昏,窗外此起彼落的汽笛影响着室内的宁静,我一挥手就招呼了众多朋友星散四处的面容,并且设想他们正在媚俗的河流中怎样艰难地坚持着,坚持着清高雅致的品性。然而他们走得实则很轻松,轻松得简直不像在行走。他们在寻找什么?这寻找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卡尔维诺说过:“生命差点不能成其为生命,我们差点做不成我们自己。”是啊!生命是有负担也有力度的,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每次读《热爱生命》都有很多震撼,那种强大的生命力总能给我一种明灯似的指引,甚至那些生存的艰辛,都可以在勇敢的生命斗士面前变得渺小而可以忽略不计。不得不让我由衷感叹:平坦的路上,脚步固然轻巧,行程固然悠闲,宁静的溪水旁却留不下记忆的脚印和成长的足迹;泥泞的路上,脚步虽然拖沓,身子虽然疲惫,融融的月光下却镌刻了厚重的足迹,即使被岁月抚平了,依然可以留下深刻的凹痕。
人到中年万事休,似乎对于生命的思索也有了几分成熟和睿智。可我依然还是会对那些强盛的生命力赞叹不已,对生命里执著的追求感叹不已。知道了生命是一个进取、拼争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去享受生命中的痛苦和快乐;学会了在痛苦中感悟生命,认识生命,在生命的快乐中体验生活的美好,认识生命的本质,懂得应对生命持有的态度。于是深信“生命是每个人的财富”这条真理。
生命像一面镜子,我们若是对它皱眉,它只会回我们以皱眉,我们若是对它微笑,它同样会回我们以微笑。许多人在为生命奋斗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要是能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去对待这些困难,生命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绚丽多姿;要是以消极颓废的态度对待这些困难,生命只会变得更加黯淡,更加坎坷。然而,我不能说生命中的种种磨难就是痛苦的,有时候,痛苦也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关键看你如何看待,看你有一份怎样的心境。你是释怀的,生命之中的轻和重可以随时互换;你是坚强的,生命之中的一切苦难会让你更加强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翁保尔·柯察金在十月革命中终身失去了战斗能力,祸不单行,他因为伤寒又引发了胃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他送回家去疗养。但是他却凭借着军人的顽强意志活了下来,此后他便开始锻炼写作本领,直至他全身瘫痪无法写作,肆虐的病魔纠缠着他,他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可他依然凭借顽强的毅力,写了许多传世之作。《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可是每次见到他灿烂的微笑就仿佛他站在你的对面,丝毫没有让你感到他的残疾,只感受到那种温和的亲和力与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耳熟能详的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总是在我们艰难的旅程上照耀我们的灵魂,给我们指引,也告诫我们:人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人生就应该像一个五味瓶,盛满了酸、甜、苦、辣、咸。倘若里面装的只是糖,那么人生就太过单调乏味了。很多事实让我们明了,如果人生没有挫折与失败,没有难过与悲伤,就像探险家到动物园里看囚禁在笼子里的动物一样,枯燥乏味,生命也失去了它原本具有的精彩和自然。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生命是平凡的,也是壮丽的。生命往往是一场奇迹,演绎着平凡而又悲壮的故事,生命终究也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总是感觉自我是那么渺小,那样平凡,甚至似乎我们只是一粒尘埃,仅此而已。然而,数十亿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不知道在不经意间就会有多少生命降临人间,又有多少人在此刻撒手人寰。因此,欢乐与悲伤在这个世界上同时上演,细细品来,不禁感慨:人世间,不乏悲剧,然而也不失快乐的色彩。生命是短暂的,是一去不复返的,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旦过去就不会再来。时间不可倒转,好好地热爱与珍惜自己的生命,把握人生中的每分每秒。生命如此鬼使神差,但生命总有它的轮回,上帝是公平的,它垂爱每个人,关上了一扇门,还有一扇可以打开的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既可装点别人的梦境,也能温暖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