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_经典美文

时间:2021-08-31

  未至,月饼早已提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常听父母亲讲起他们小时候的月饼,大概是六七十年代吧,那时候的农村,每逢节,村民能够凭借手中的“月饼票”分到月饼,按人头算,一人能分到两个。对于那个物质贬乏的年代,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月夜,为数不多的月饼自然是主角,摆放在餐桌的正中央。月饼不会因此显得单调和孤独,那时候的父母常常造许多乱七八糟的小吃,像酸甜萝卜,小芋头,花生米等一股脑地摆在桌上。小孩子嘴馋,常常只顾着啃那些小吃,吃得肚子浑圆,直往上打嗝,才猛然想到忽略了主角__月饼,却已经饱得再也吃不下了。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月饼从精神上把它消化掉。于是,这些吃剩的月饼往往被存放上一两个星期,期间或作早餐,或作劳动后的果腹之物。直到最后一块月饼被分吃完毕,的明月才算是褪去了。

  现在,月饼的商标、广告语充斥着大街小巷。看多了,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厌倦。月饼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从最传统的莲蓉、豆沙、伍仁到果蔬、冰皮、海味、德芙巧克力、哈根达斯冰淇淋……我的父母比较传统,节买进的都是传统月饼。小时候总是很渴望咬上一口那些奇形怪状的新式月饼,觉得它哪方面都比传统月饼强,但也仅仅是渴望而已。如今,小时候的渴望又一次被实现,我正咬着一块棱形的冰皮月饼。苏东坡有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新式月饼酥和怡都具备了,却怎么也吃不出“嚼月”的味道。

  我开始怀念起一家四口分吃那种难吃的传统月饼的情形。传统月饼大多圆形,象征着的满月,也象征家人欢聚一堂。月饼被切成小块,家人你一刀我一叉地分食。满月变成了缺月,缺月很快成了月全食。看着那个空空如也的盘子,彼此相视一笑。那就是“嚼月”么?我感到内心有一块愁云,它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