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秋天

时间:2021-08-31

  情感美文—秋天

  秋天,苹果挂满了枝头;

  秋天,棉花伸开了笑貌;

  秋天,秫秫举起了火把;

  秋天,谷穗压弯了腰。

  秋天是个灿艳多彩的季候!

  京族“哈节”

  节日时段

  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巫头在农历六月初十举行,历时3时

  ■ 节日来源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一个说是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 庆祝方式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哈亭雕梁画栋,飞檐高顶,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内设有过去京家信奉的诸神神座。偏殿内设有坐位,听歌与宴饮时要按长幼次序入座。

  节日活动历时3 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一派升平喜庆景象。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一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锣鼓声中,常有妙龄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只见少女头顶瓷碗,碗上迭盘,盘子里点燃蜡烛,两手端着酒杯,也各有蜡烛一根。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

  哈尼族苦扎扎节

  节日时段

  ■ 节日来源

  苦扎扎节,也叫六月年,在每年农历6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热气腾腾。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的相聚到磨秋场,打磨秋戏耍娱乐,欢度节日。

  按照哈尼人的规矩,磨秋杆必须是黑夜砍好后,小伙子们在黎明前扛回来。他们一路唱着山歌,把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做成的秋杆抬到寨边的秋场,将一根木头栽进土里,顶端削细当轴心,然后再把长长的横杆从中间凿凹,架在上面。两边的横杆长短要一样,还要削得滑溜溜的,以免划伤手。下午,穿着绚丽服装的哈尼人摩肩接踵的聚到了磨秋场,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长的传统习惯,先由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开秋,他们象征性的甩了几圈以后,一对对、一双双的小伙子们、姑娘们轮流上去转。打磨秋是一项哈尼人充满情趣的体育活动,它要求磨秋两边的人数要对等,骑坐的人用脚蹬地面,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反复转动,悠悠荡荡。甩秋人的速度越来越快,围观的人也显得更加开心,人群不时发出哦嗬嗬,哦嗬嗬的呼喊声,为其加油助兴,气氛十分热烈。那些艺高胆大,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

  夕阳西下,磨秋场上响起了一排清脆的枪声,通知人们前来唱歌跳舞,那些躲到树林里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的聚拢来了,老人和孩子也聚拢来了。老人们围坐在场上喝酒取乐,孩子们追逐戏耍,青年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乐作舞。锣鼓声、琴弦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间回荡,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开始了。

  ■ 庆祝方式

  打秋千、摔交、歌舞

  祭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 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