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数学的大师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1-08-31

  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报酬每天一付。如果你只有一根金条,并且只能将这根金条切割两次,你该怎么切?——这是许多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都曾经用过的一道面试题。

  当你绞尽脑汁仍想不出答案时,或许会对出题人产生既无奈又佩服的感情。究竟是谁设计出这些古灵精怪的题目呢?

  这些题目的作者并不是等闲之辈,而是大师级的数学奇才。

  萨姆·劳埃德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趣题和智力玩具专家。劳埃德10岁时开始学习下国际象棋;14岁时,在纽约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道国际象棋题目。随着他对国际象棋的兴趣与日俱增,他原先想在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计划便化为泡影,而全身心投入编写趣题之中。

  从19世纪90年代起一直到1911年逝世,劳埃德专门创作数学趣题,他的趣题专栏出现在众多的报纸和杂志上,无数的公司把这些题目用在自己的笔试和面试中。

  回顾萨姆·劳埃德这一生,或许最有趣的一点就是他在十几岁时放弃了“成为土木工程师”的梦想,而投身于趣味数学事业。

  在这一点上,哲学家罗素却刚好与之相反。罗素在18岁时对国际象棋非常入迷,后来他强迫自己戒了棋,因为他认为沉迷棋局就会什么事情都干不成。罗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但它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假如劳埃德也下过类似的决心,那么世界上也许会多一名闷闷不乐的工程师,但却少了一位推进智力游戏文明的先驱。

  马丁·加德纳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报社担任记者。

  1957年,加德纳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开设了一个数学游戏专栏,这个专栏延续了1/4个世纪,直到1981年才宣告结束。这个专栏确定了加德纳在趣味数学领域的地位,尽管他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