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青年艾尼玩江·吐木尔和他的妻子热艳古丽·阿布拉出现在我视野的时候,正午的阳光照满了他那不足30平方米的馕店。艾尼玩江双膝跪在馕炉上,不时地把头手伸进热浪滚滚的馕坑,把妻子递给他的一个个馕饼贴进坑壁。
“快点,学生马上要放学了。”艾尼玩江一脸热汗,催促着妻子热艳古丽,朴实的脸膛被炉火烤得彤红。
艾尼玩江今年36岁,是新疆库车县牙哈镇的一位普通农民。由于家境贫困,三年级就辍学回家了,十几岁就开始给人打馕做学徒。冬天和面冰冷刺骨,夏日烤馕热浪袭人,但他一干就是20多年。由于每天都要历经无数次的火烤,脸颊上的两块红斑成了他最深的记忆。
2007年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馕店。馕店面积不大,不足30平方米。馕店对面,是牙哈镇中学。每天中午,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他们的顾客一大部分是对面在校学生。学生的午餐都很简单:一块馕饼,一碗茶水。匆匆来,匆匆走。时间长了,艾尼玩江就发现,每天的茶水总是供应不上。原来有不少学生来他的馕店只是为了喝碗免费的茶水,然后就着从家里自带的馕充当午饭。即便这样,有的学生还要把一个馕分两顿吃。通过打听,艾尼玩江才知道,那些都是家里困难而又离家较远的学生。艾尼玩江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不禁想起自己的过去,想到了曾经的艰难岁月。
很快,艾尼玩江的馕店外面,一字排开的简易餐桌变长了,整齐摆放的木凳变多了。店门口,一把被打磨得锃亮的红铜茶壶边,多了一台崭新的全自动茶炉,茶炉旁边,有茶碗,还有一次性纸杯。一个“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茶壶,一台现代化的自动茶炉,开始延续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
2010年秋季开学后,那些自带干粮来喝茶水的贫困学生一到,他们夫妻俩都会热情地把一块热腾腾的馕饼送到他们手里。起初,他们赠送的学生只有10多个,后来慢慢增加到30个,50个。领取免费馕饼的贫困学生也从牙哈镇中学扩展到了临近的其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