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妨先看一下经典名人励志故事,这样会有更多的素材和写作思路,那么经典名人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蒋家在地震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40岁的妻子两次艰难怀孕后,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方家夫妇二人没有再生育的能力,年近半百的妻子决定收养一个女儿,但丈夫反对,夫妻俩因此产生了严重隔阂;顾家珍几乎在地震中失去所有至亲,以泪洗面的她抛开尘事,皈依佛门……这是总时长39分钟的纪录片《独·生》中的镜头。
“豆瓣”网站上,看过这部影片的网友表示很受触动,纷纷点赞:“这是一部真正记录中国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美国《大西洋月刊》称:只有在《独·生》中,才感受得到失独家庭的那份悲恸欲绝!也因此,中国留学生母子健执导的《独·生》,成功斩获2014年学生奥斯卡纪录片单元铜奖。
1988年出生于北川的母子健,性格内向,常泡在互联网上,是虎扑网的红人。经常逃课,爱看电影的他,反而戏称自己是“文艺小青年”。但这一切,却丝毫没影响到他的学习,在班上,母子健的成绩出奇地好。
2007年,母子健考入四川大学读国际经济与贸易,将来去会计师事务所,或者银行工作。当他正朝着这个目标,埋头努力时,谁知一场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改变了他的未来。
2008年6月末,国家留学基金委与纽约州立大学签订了一项“SUNY中国150项目”援助计划——纽约州立大学提供150个全额奖学金名额,邀请四川灾区学生到纽约学习一年。母子健很幸运地被四川大学推荐,选拔成为援助计划中的一员,并顺利地进入SUNYFarmingdale分校学习经济。
“SUNY中国150项目”的学生受到纽约等各方媒体的关注,母子健作为其中的受访者,听媒体问得最多的一句是“你是谁?灾难对你家庭有什么打击?你的生活怎么样?之后想干什么”?他总觉得媒体“问得很浅”,并不了解真正的他们。作为走出来的北川人,他认为:自己应该为北川重建做一些事情,而不仅仅是修好自己的专业,这是一种担当!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母子健的心里开始萌生出了学习新闻专业的念头。
2009年5月,“SUNY中国150项目”学生结业回国。回到四川大学继续学业的两年,母子健一直不忘心中的梦想——时刻为准备出国学新闻做准备。2011年,他申请了纽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纪录片专业,是想将来拍一部关于地震的纪录片。
2012年初,母子健开始构思毕业作品,拍一部关于北川灾后重建的纪录片。他构思了三个很有代表性的选题——一个是少数民族的保护,羌族的未来在哪儿;一个是失去独生子女的家长;还有一个经济问题。在相互比较中,母子健最后敲定拍一部失独家庭的纪录片。为了把这一选题,拍摄成“把故事讲清楚,让中国人懂,也能让说英语的人看懂”的纪录片,他在三个有代表性的家庭里轮流地待着,甚至与他们一起吃住。
两个多月的相处,母子健的纪录片里开始有了这样的镜头——丧夫丧女的顾家珍在中元节祭祀亡人的那天,空荡荡的三室两厅的房子里,一间被设为佛堂的房屋里,正播放着佛教音乐,屋里还摆好了一桌饭菜,她站在一旁念念有词:“不要再执迷不悟,要看破放下,夫妻儿女都是假的,你要好生念佛……”
2012年9月结束拍摄。之后,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母子健都在学校的寝室里剪片。一个多月里,前后剪了七八十版,从最初的近两个小时,删到39分钟。除了配乐,所有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完成。
无疑,“剑走偏锋”的母子健是成功的,他的努力使自己过早地拿到了让世人瞩目的“学生奥斯卡纪录片单元铜奖”。有人把他的成功归于这场地震,说什么“母子健是灾难的受益者”!母子健则回答:“我不否认这种说法,但我也要告诉大家——因为在这次SUNY中国150项目中,有和我同样的150个受益者,为什么他们不能拿到单元铜奖?因此,获此成功,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应有一份社会担当——这份担当,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有担当的人生,才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