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p36页例7,练习六第6-1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呈现情境:货架上摆放着四样文具,练习簿0.48元,三角板0.65元,橡皮0.3元,直尺1.25元。小明带了0.5元,他能买到其中的哪一样文具?
(1)读题: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和数有关的信息?
(2)提问:你觉得他带的钱够买其中的哪一样文具?
(3)你是怎么知道小明带的钱够买一块橡皮的?
2、揭示课题
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较复杂的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问:小明带的钱为什么够买一本练习簿,你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
(1)第一层次: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直观解释
学生交流:将0.5元和0.48元化成几角和几角几分,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通过将新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旧知,然后巧妙地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明带的钱不够买一块三角板或一把直尺吗?
学生尝试用这一方法解决新问题,并交流。
(2)第二层次:借助直观图形,初步构建模型。
质疑:并不是所有小数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如果没有了具体的单位“元”,又该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呢?
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其他方法,并阐明思考过程。教师则努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力图使每一个学生弄明白这些方法。
引导:有时,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抽象的小数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变得既有趣、又简单。
教师呈现如下三个图形各10个(每一小组都有),并介绍,大正方形每个表示1,长方形和小正方形分别表示0.1和0.01。
1 0.1 0.01
你能用这些图形表示出0.5和0.48,并借助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操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比较0.5和0.65、0.5和1.25之间的大小。
(3)第三层次:摆脱直观束缚,逐步抽象概括
出示0.32、1.16、0.9和0.88四个小数。
提问: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吗?
明确要求:你可以用图形先摆这些小数,然后比较;也可以不动手,通过在头脑中想图形,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当然也可以不摆、不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尝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了解情况。
交流。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后两种情况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支撑中摆脱出来,从而达到抽象思考的层面。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以完成对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