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31

  一、对传统课堂结构模式的分析

  首先看一个课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通过一件事的具体记叙来表达中心的写法。掌握履、勋、滥、尔、殉、锁、凑、眷、赴、瞬、裹、黯等12个字。

  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初步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感情教育: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及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1.疏通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

  3.讲解课文,一问一答(提出问题,然后你说我说。)

  问题示例(没有明确的主题,字词,标点,句意,语法等。如:

  (1)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归纳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的主要内容。(2)接到这三封电报后,毛泽东的心情无比悲痛。画出他悲痛心情的语句,说说这同课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3)在悲痛的同时,毛泽东还想到了什么?说说这同课文的中心又有什么关系。

  4.再朗读课文。做作业本上的练习。(课外补充练习)

  再看作业本上的作业:

  1.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2.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3.对这篇课文记叙的中心事件归纳最恰当的一项是

  4.阅读下面这封电报,然后按要求解答问题(对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这封电报包含着两层意思,请用竖线在文中标明,并归纳这两层意思。)

  5.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解答问题。(这篇短文着重记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归纳;短文赞颂了毛泽东怎样的高尚品德?下面回答正确的一项是;找出文中两处直接点明中心的人物语言。)

  先我们看问题一关于三封电报的内容,分别用一句话归纳,第一封电报如果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么对于第二、三封电报课文原文本来就只有一句话:

  主席,秘书进来,小声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要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秘书又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明显可以看出问题设计是不严密的,也是缺乏思维深度的。

  再看:课后练习一: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_____________。

  (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

  (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的胸怀。

  这不仅让学生丧失了概括文章基本意思的技能,也让学生丧失自己独特的体验,供选择的答案本身就存在着互为包容的矛盾。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字,词,句,拼音,标点,层次,段意,都独立于对整个篇章的整体把握之外,没有有价值的中心问题,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构不成对学生能力的挑战,课堂结构的质性不稳定,这样的结构就不具备功能生成意义。具备功能生成意义的课堂问题必须要有质的内在性和质的规定性。造成课堂无序,混乱,涣散。整堂课按时间下来,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执行下来,教师的中心地位致使学生难以进行学习和思考。再作进一步思考,由于讲的问题太多,造成课堂环节过多,课堂环节过多,就意味着问题的简单无效,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和讨论以及发表自己的见解。再说,整堂课用于学生读,背,记,思考,写,说,论的总计时间有多少?而往往大部分时间是听和作些简单的思考,以及记下教师的答案,课后背,以应付考试。整堂课作线性的流动,表面热闹的课堂预示着一种可怕的倾向。归纳为四点:教学目标的分离与割裂造成课堂结构的无序和涣散;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化造成课堂结构的静止和线性;教学步骤的教师中心倾向影响课堂结构的功能性生成;低层次知识还原性的教学评价造成了尸体解剖式的课堂结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