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时间:2021-08-31

《最后的常春藤叶》优秀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找出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鲜明对比,体现贝尔曼作为低层的小人物却有着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

  3.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及精巧的结构安排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长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的把握

  2.贝尔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后结尾情节的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三.教学设想:

  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从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

四.教学方法:

  自主研习为主,辅之以教师引导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穷困潦倒,接触了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创作生涯中,写下300多篇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白菜与皇帝》、《警察与与赞美诗》、《四百万》、《西部人心》、《市声》、《滚石》等。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的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笑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可结合本文明暗线进一步理解把握)

  1.(1—11)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纽约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开端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

  2.(12—36)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已放弃主观上的努力,只等着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自己也该离开人世了。

  3.(37—50)最后一片叶子始终贴在墙上,这使琼珊觉悟到自己的错误,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4.(51—55)结局琼珊病愈,贝尔曼去世。

  (附本文线索明线:琼珊病重——病危——转好——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生病——病危送进医院——去世)

(三)提出问题,自主探讨:(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这这三个问题)

  1.怎样理解贝尔曼的杰作?

  明确: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画出来的那一片最后的常春藤叶,这副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间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2.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哪一个情节?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会有遗憾么?

  明确:是贝尔曼冒雨画常春藤叶的那个情节,可是这个情节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就形成了情节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体现了作者的巧妙的构思技巧。

  3.从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明确特点:艺术界失意、酗酒、唠叨、暴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平凡的甚至有点让人感到讨厌。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牺牲精神,内在和外在形成对比。

(四)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写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这样一个故事,歌颂了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生与死、抗争和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五)课下作业:

  1、请你想象一下贝尔曼画长春藤叶的情形,写一篇500字的片断作文

  2、试将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并排练演出。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体会欧亨利式结局的妙处。

  (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概括并复述小说的情节。

  (2)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3)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情感目标:

  (1)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能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三、教学方式:文本研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引出欧亨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俄),莫泊桑(法),欧亨利(美)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欧亨利著名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1.请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概括小说的情节。

  明确:引导学生从环境、人物、情节角度进行概括总结。

  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特点: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

  风格古香古色艺术气息浓厚

  苔藓遍地阴暗潮湿穷苦

  人物:贝尔曼琼珊苏艾医生——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情节: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

  注:设置这一复述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熟悉小说的情节,同时能够抓住文本,提炼出小说三要素并概括出其特点。

  2.让学生找出时间线索和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十一月:琼珊病倒;

  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注:这里有两条线索,学生对于琼珊病情的那条线索很容易通过老师引导找出,但是对于贝尔曼何时画藤叶则需要老师启发学生从最后一段医生的话里“他还肺炎,只病了两天。”找出。

  3.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是由什么将其串在一起的呢?

  明确:正是这片常春藤叶才将琼珊和贝尔曼联系到了一起。

  注:对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会答到“苏艾”上,但是如果不是常春藤叶,仅有苏艾并不能使情节得以发展,推动情节的关键正是这最后一片叶子。

  4.引导学生对叶子展开探讨研习。

  (1)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创造者?

  贝尔曼冒雨画叶子可能吗?符合贝尔曼的性格吗?

  明确:

  初见贝尔曼: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画家。(外貌描写)

  又见贝尔曼: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语言描写)

  联系课文: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删”“可恶的叶子”

  重见贝尔曼(结局):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侧面描写)

  联系课文: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结论:贝尔曼冒雨画叶子,符合他的性格的发展,他原本是一个虽然平凡、潦倒、失意、好高骛远的老画家,但是他具有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而最后的结局恰恰又使贝尔曼的人格得到升华,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具有崇高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注:让学生在对贝尔曼的形象进行分析时,能抓住外貌、语言、侧面多角度展开。对第二次的语言描写的赏析,老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来进行体验。

  (2)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叶子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自然界中的叶子,一种是画出的叶子。

  自然中的叶子随风飘落,由此,琼珊联系到“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我也就要死了。”从这个角度说,自然中的叶子是琼珊生命的寄托。

  画出的叶子,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其内涵。第一,对琼珊来说,这片叶子是支撑琼珊活下去的精神支点;第二,对贝尔曼来说,是绝笔和杰作;第三,从整片叶子中,我们能看到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看到了贝尔曼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德,从这片叶子中,我们看到的是人间的真情真爱,人性之美的光辉。

  (2)探讨:叶子的不落?

  文中有没有暗示最后的一片叶子是假的?有伏笔吗?

  明确:有,文中有三处伏笔。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

  “黄昏时,孤零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叶仍在树上。”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

  注:是作为欧亨利小说结局的鉴赏而提出的。这个问题应提示学生在文章后半部分找出有关叶子的句子,再来分析。

  5.欧亨利小说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风格上,结合小说第四、五自然节,让学生来品味鉴赏。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笑”。

  6.欧亨利作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以其独特的构思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故事,换个角度,如果让我们来讲述一个关于老贝尔曼的故事,你觉得哪一个情节必不可少?

  请用你手中的笔补写出这一想象的情节。

  要求:

  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2、有适当情境描写。

  明确:引导学生得出“贝尔曼在风雨中画叶子“的情节必不可少,最震撼人心。

  补写举例:老贝尔曼喝完最后一口松子酒,嘴里还泛着酒味,并不时嘀咕着“可怜的孩子哪!”他缓缓地走向那堵墙,手里拿着几只用秃了的笔和那块已经褪了色的画板……他吃力地爬上那把梯子,衰老的身体在风中颤抖着,风雨无情地灌紧了他单薄的衣服,但此时的他却无比清醒,他执著地用那画笔在墙上一笔笔画着,那星星点点的黄色和绿色的颜料在风雨中熠熠生辉……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交流,加深学生对老贝尔曼这个形象的理解。

  7.总结:欧亨利笔下这片小小的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坚强支柱。

  琼珊因有生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珍爱而活了下来;老贝尔曼因对他人生命的珍爱,虽然死去,但精神至今感动人心,他的.生命通过那片永恒的叶子在琼珊的身上得到延续,他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请拥有“爱”的信念,珍爱生命,珍惜使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点!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P7,T6、T7

  2.将《评价》P7,T1—T3相应内容整理到整理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