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31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篇一: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东栅中心小学 徐 伟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2、 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课文,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

  2、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吗?学生知道的介绍背景。

  3、教师简介背景。(加以有关图片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关背景。)

  4、课文讲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后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场景》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段难忘的记忆,(板书课题)读课题

  5、说到亲人你会想到谁?

  6、那么课文中写到哪些亲人?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a、注意拼读生字。b、想一想志愿军眼中的亲人指的是谁呢?她们究竟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些什么呢?(谁为谁干什么?)

  2、出示词语。

  战役 封锁暂时 供应 硝烟

  雪中送炭 唯一情谊 噩耗刚强

  (1)指名读 , 齐读。

  3、说说志愿军眼中的亲人指的是谁呢?(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板书:朝鲜人民)究竟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些什么呢?(谁为谁干什么?)

  二、细读课文,感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请你仔细地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大娘是志愿军的亲人?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2、交流讨论。

  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3、请你再仔细地读读这个句子。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想想你是从哪些词语里感受到的,圈一圈有关的词。学生如果回答不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大娘不顾生命危险。指名读。

  生:战场上硝烟弥漫,炮火纷飞,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

  生:送来了大娘对志愿军的爱。你也来朗读。

  4、这么危险大娘为什么要给战士们送打糕?(请你联系上文找找)志愿军在战场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了,肚子很饿。

  师:三天三夜不吃东西会怎样?上面还有敌机啊。处境怎样?

  生:打战的力气也没有了。可能导致战斗失败。

  5、战士们正饥饿的时候,大娘及时送来了打糕,对战士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师:什么是“雪中送炭”?

  生: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

  生:在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6、师:课文中的“雪”和“炭” 分别指什么?

  生:“雪”——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打糕

  7、师: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大娘送来了打糕。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娘慈母般的温暖。指名朗读。

  生: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

  8、你是志愿军,吃着饱含大娘爱的打糕,你心情会怎样?

  生:大娘真是我们的亲人。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

  生: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战斗。

  生:我们太感谢你了。指名朗读。

  所以当时有很多同志都感动的流泪了。齐读。

  师:大娘的这种爱是已经超越普通的爱,更像是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啊!

  在这分别的时刻,儿子情不自禁地要对母亲说:

  出示: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妈妈!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出示: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1、再请你读读这句话,你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大娘对志愿军的爱护。我从“丢下”“背进”体会到的,指名读。

  师: 一“丢”一“背”之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大娘的无私。为什么能这样做?(志愿军也为大娘流血牺牲过)

  生:大娘把战士看得比小孙孙还要重要。小孙孙是谁啊?(唯一的亲人)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失去唯一的小孙孙意味着什么?

  师:是啊!大娘失去了小孙孙就再也没有真正的亲人了。大娘的心情是怎样的?(痛苦)请你来读一读。

  3、大娘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爱)哪里可以看出来?

  4、但她还是选择先救志愿军,你想说什么?

  生:大娘把志愿军看得比亲人还重要。 你来读这个句子。

  生:大娘爱志愿军胜过爱亲人。

  生:大娘很无私。

  5、师:此刻你就是那位被救的伤员,想到那为你失去唯一亲人的大娘,你怎么读?指名读。 是大娘给了你第二次生命,你怎么读?指名读。为什么这样读?我们都是被救的伤员。(配乐)小组齐读。

  你们的感动,你们的感激,在分别的今天,都深深的蕴涵在一声声的道别声中:

  出示: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妈妈!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6、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生:大娘给了志愿军慈母般的温暖。

  生:洗伤口,做鞋子送茶水

  7、8年来,大娘不仅在是生活上关心志愿军,还为志愿军失去了亲人。她如同母亲一样深深地爱着志愿军!所以说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和大娘的之间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表达的。

  1、出示句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这是什么句子?你能换个说法吗?为什么课文要用反问句?

  生:比较朗读。

  2、说说哪种说法好?

  生:感情更加强烈。你表达一下这种情谊。

  3、今天,志愿军就要和大娘分别了,你想跟大娘说些什么呢?

  或许你是吃到打糕的战士??或许你就是那个被救的伤员??或许你是穿了大娘洗补过的衣服的战士??

  4、交流。

  5、在这分别的时候,所有的志愿军都来跟大娘说说心里话——

  亲人分别,千言万语说不尽,谁也不想离开谁,送君千里总有一别。

  总结:汽笛已经响起,火车就要开动了,就要离开亲人,离开朝鲜妈妈了。把我们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就融入到深深地呼唤中去吧。

  出示: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妈妈!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6、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个段落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呀?(劝说——回忆——抒情)其实我们下面这课时要学习的小金花、大嫂这两个段落也是按照这个布局来写的。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品读词句中渗透情感体验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东栅小学 徐伟

  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做为题目,可见全文是以写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

  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中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

  1、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从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二、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师给学生比较开放的提问,如:“读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样?”“读文字,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当时志愿军离别时的情感变化,对往事的回忆,抓住亲人间的情感流露,教师能适时地引导。如大娘与志愿军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等,让学生明白,虽然从血缘关系来看志愿军战士和大娘不是亲人,可是她做到了亲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深情。如“雪中送炭”,教师要给予引导,联系上下文,结合当时志愿军所处困难,紧紧扣住“亲人”这一主题来引导,可能更有实效,理解能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