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人生的境界

时间:2021-08-31

高三语文教案: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 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 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 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 严肃 趋向 B.程度 严格 倾向

  C.水平 严肃 倾向 D.水平 严格 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四.文意概括:(板书)

  本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即教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作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层(第2自然段):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

  第二层(第3—6自然段):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第三层(第7自然段):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照应第1自然段。

  第一层(第8、9自然段):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回答哲学任务的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第二层(第10—12自然段):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的不同阐述以及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展望。

  这样看来,本文的行文逻辑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是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进而阐述什么是人生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不同,从而更加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于是顺理成章.弛提出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的问题,从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角度来阐述,得出了中国哲学既出世又人世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因此,从文章的整个思路看,是层层深入的,纵深至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发展,文章不仅深刻,而且旁征博引,容量极大;横断面上剖析了人的四种境界、中外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因而形成了思维缜密、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图示如下:

  五.语句研读:

  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

  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

  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觉解”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党解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