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是描述如何进行一堂课的教学,通常都是教师书面上的文字,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课件。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力的合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确两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建立概念、寻求合力与分力关系的过程中被深度应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循的法则,而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始终,用“图形”表示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方法。因此,该节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实验、物理模型、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训练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矢量的学习,对“矢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储备。然而,脑中根深蒂固的标量运算对学生学习力的合成而言,是一种负迁移,对力进行合成时,照搬标量运算的方法来应付,而矢量运算使用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学生初次学习而言比较抽象,且涉及几何和三角等数学知识,感觉有难度。学生在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为标量代数运算,要想直接过渡到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矢量运算,思维阶梯跨度较大,在认知水平上是一次质的跨越,很难要求学生一次转化完成,这些都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三、设计思想
依据本校实际教学条件和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实施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但实验比较直观,易于得到实验结论,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表:
环节
内容
作用
一
情景创设
建立共点力、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体验等效替代的思想
二
设问:互成角度的两个分立如何求合力?
提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三
学生探究活动
通过传统实验和DISlab数字实验共同完成
通过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法则
四
实例分析,强化概念
初步应用平行四边形,加深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力的合成》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会用它求两个分力的合力。
过程与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力的合成》 1.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探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方法的过程,体会逻辑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研究的乐趣和社会价值。
2.体会科学研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
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及其等效替代关系。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及其结论。
五、教学用具
1.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
2. 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DIS-lab设备;CAI课件
六、教学流程图(略)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由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
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合力和分立
学生活动:两个女同学共同提起水桶和一男同学单独提起水桶。
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对信息的分析﹑加工
学 习
相 关
概 念
结合以上实例,提出下面问题
问题1:两位女同学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与男同学一个力的单独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吗?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力的合成》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分析总结:两个女生的作用效果与一个男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力是可以等效的。许多这样的实例就表现在我们身边,稍微留心便会发现。
学生学会对信息归纳总结。
在上面列举的实例的基础上,教师给分力与合力﹑力的合成下定义并板书。
1. 分力和合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另外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另外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力的合成》进一步理解“等效替代”思想,为本节实验设计的原理打下基础。
提出问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力的合成》题、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然合力与分力可以相互替代,那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数学知识1+1 2是否可用于已知两个分力求其合力呢?
请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老师的猜想:合力等于各分力之和?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老师的猜想不对,就此反问那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关系?你有什么方法推翻我的想法?你的猜想是什么?怎么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力的合成》去验证你的猜想?
敢于猜想和假设,
增强探索意识。
实 验 探 究
让学生思考应如何设计该探究实验。
先投影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筋﹑细绳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力的合成》套(两个)﹑铅笔﹑三角板﹑刻度尺﹑图钉(5个)。[来源:Zxxk.Com] 明确探究问题:
1. 如何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力的合力
2. 如何求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的合力
3. 如何求互成任意角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