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永光间,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是时,中书令石显专权。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按。”房曰:“知其巧按而用之,将以为贤邪?”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
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痞,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因免冠顿首,曰:“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欲试用之。房上中郎任良、姚平,曰:“愿以为刺史,试考功法。”石显疾房,欲远之,建言宜试以房为郡守。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秋八百石,以考功法治郡。房自知数以论议为大臣所非,与石显有隙,不欲远离左右,及为太守,忧惧。去月余,石显短考功课吏法于上,房竟征下狱,后弃市,时年四十一。
(选自《汉书·京房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B.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C.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D.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论语》合称为“五经”。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口之一。
C.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幽”“厉”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所给的溢号。
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京房要直谏皇上,故先“免冠”以谢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房跟随焦延寿学《易》,深得其学真传。焦延寿擅长预测自然灾异变化,用风雨寒温来占卜。京房对此也极为精通,多次预言灾异都说中了。
B.京房以灾异之说参与政事,带来了杀身之祸。他借出现日蚀等反常天象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竟被置于死地,结局不出其师焦延寿所料。
C.京房提出考功课吏法,但推行受阻。京房以古代帝王按功选贤任能为例提出考功课吏法,遭到官员反对,于是请求自任郡守以试行,也以失败告终。
D.京房和石显有隙,两人斗争激烈。京房以古代帝王用人不当导致天下大乱,暗指皇上任用石显导致灾异横生;石显则憎恨京房,试图把京房排挤出京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5分)
(2)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痛而更求贤?(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