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的方案

时间:2021-08-31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引语:

  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共同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吧。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前两项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实词。

第一课时

一、文言实词辨析 (板书

1.通假字辨析。(板书)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以应

  A项中的“惠”通“慧”,B项中的“亡”通“无”,C项中的“畔”通“叛”。

  复习通假字时的一个重点就是对它的解释。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把这种格式说出来呢?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这种格式来分析几道题,分析出来的请直接起立回答。

(出示题目)

  【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一厝朔东

  ③ 百废具兴

  ④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⑤将军身被坚执锐

  ⑥为天下唱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师:除了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之外,哪位同学能再列举出几个你所熟悉的通假字?请举手。

  (教师提问)……

  教师点拨: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这样一个例子,注意例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绝境”两个词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像这些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词就是古今异义词。(板书: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是考察的重点,也是我们容易失误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

  【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戚,汪然出涕曰

明年

卑鄙

  (老师与学生共同分析)

  师:以上只是文言文里古今异义词的一小部分。除去这些,哪位同学能再举出几个古今异义的词呢?请想到的举手回答。

  (学生答略)

  教师给予肯定。

  教师指导复习方法:好,大家回答的很好。其实,教材中这类词大部分都有注释,在以后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像复习通假字一样进行集中整理,但如果一个一个去找,可能太麻烦(啦),我建议大家在复习中要进行合作:三个人一组分年级整理,最后再汇总,这样能很好的发挥集体的优势,做的更好一些。

3.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道题。

  【例题】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火炀之

  师生共同分析:。①句中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②句中的“就”是“完成”的意思。同样是“就”字,但意思却大不一样。象这样的词就是一词多义(板书:一次多义)

  师:在文言文里面,一次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分析。

  请同学们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做下面的练习,做完后请举手回答。

【练习】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之/此则岳阳楼之大

/广数言欲亡

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不可彻

/此诚危急存之秋也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4.文言实词里我们要复习的第四个知识点是词类活用辨析。

  (板书)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再请看下面几道例题: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之乎

  这两道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①句中的“坚、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②句中的“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去”;下面我们相互讨论再做几道这样的题。

  【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并说明其活用情况。

民不以封疆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