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一、文言实词辨析
1.通假字辨析。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这道题考查辨析通假字。A项中的惠通慧,B项中的亡通无,C项中的畔通叛,只有D项没有通假字。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②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③左手倚一衡木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⑥一厝朔东
⑦百废具兴
⑧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⑨将军身被坚执锐
⑩为天下唱
2.古今词义辨析。文言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绝境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例题】下面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这道题考查区别古今词义。A项中的牺牲,B项中的走,C项中的无论,都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只有D项中的感激古今词义相同。
【复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整理课文中出现的即可。
【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便扶向路
②越明年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3.一词多义辨析。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如桓侯故使人问之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前者的意思是特意,后者的意思是原来、原先。
【例题】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这道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①句中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②句中的就是完成的意思。
【复习方法】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练习】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①若为佣耕/若听茶声然
②既克,公问其故/广故数言欲亡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④广故数言欲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⑤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
这道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①句中的策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鞭打、驱使;②句中的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去;③句中的坚、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
【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并说明其活用情况。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⑤此皆良实
⑥亲贤臣,远小人
⑦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⑧公将鼓之
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⑩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二、文言虚词辨析
文言虚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例题】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虽我之死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殚其地之出
这道题要求将之的用法区别开来。之有时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B、C、D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有时做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只补充音节,A句中的之就是语气助词。
【复习方法】①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等的一般用法。②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③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
【练习】区别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久之,目似瞑
又数刀毙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