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九年级诗经两首课件,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2、想象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在加工,培养一定的能力。
3、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重点】
想象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在加工,培养一定的能力。
【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新课】
一、导入
从唐诗宋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辉煌地位说起,导入对古体诗、近体诗及词的介绍,介入教学。
二、整体把握
1、关雎: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2、蒹葭: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懑了晶莹洁白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三、问题研究
1、《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提示:要从艺术表达着眼,却又不能不兼顾内容,因为手法的运用本就是表情达意的;其次,要抓住“兴”这一表达手法展开比较,对《诗经》中诗的分析,往往不能忽视这一点。
甲生: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关雎》一诗着重在“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线索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幻想得到她。《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
乙生: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
丙生:从艺术手法上看,《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全,用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课堂练习】
背诵这两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总结】
1、《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诗。全诗通过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地追求的描绘,特别是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的直言表白,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满婚姻的美好期望。
2、《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全诗以蒹葭起兴,以白露为衬,通过“伊人”生活环境的描绘,抒发了对意中人的倾慕、追求及怅惘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表白爱情愿望倾心所思:窈窕淑女
强烈心愿:君子好逑反复咏叹
关雎寤寐思念之苦追慕之心:寤寐求之深切思慕
相思之苦:辗转反侧美好愿望
幻想愿望实现相会情形:琴瑟友之
结婚场面:钟鼓乐之
怀念:蒹葭苍苍
伊人在水一方
重章叠句
蒹葭相思:蒹葭萋萋
伊人在水中坻
反复咏叹
幻觉:蒹葭采采伊人在水中追求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