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原文翻译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政事第三
1.陈仲弓为太丘长①,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②之,令吏杀焉③。主簿④请付狱,考⑤众奸⑥,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注释】
①长:县的行政长官。大县为令,小县为长。陈寔是太丘县长。
②收:拘捕。
③焉:代词,此处指代诈称母病的小吏。
④主簿:官名。
⑤考:查究,拷问,审察。
⑥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
【译文】
陈寔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诈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寔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他。主簿请求交给狱吏查究他的其他犯罪事实,陈寔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
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①杀财主②者,捕之。未至发所③,道闻民有在草④不起子⑤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⑥。”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注释】
①劫贼:强盗。
②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有钱人家。
③发所:出事地点。
④在草:产妇分娩,也就是生孩子。草,产蓐。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⑤不起子:生了孩子不养育,指溺杀婴儿。
⑥按讨:审察办理。
⑦“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句: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在草不起子者民”;另外,“到”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半道上”。
⑧骨肉相残:此处指父母溺杀婴儿事。
⑨“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杀人只是违反常理。
【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在半道上听说有家生下孩子不肯养育的老百姓,就掉转车头前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强盗杀人的事大,应该先查办。”陈寔说:“强盗杀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呢?”
3.陈元方①年十一时,候袁公②。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⑤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⑦,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⑧、孔子,异世而出,周旋⑨动静⑩,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陈元方:陈寔的儿子。有德行,以孝著称。
②袁公:未知指何人,一说指袁绍。
③何所履行:“……何所……”古汉语固定格式,即“所……者为何”,所履行者为何,译为“所执行的是什么”。
④绥:安抚。全句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即“以德绥之”。
⑤恣:听任,放手。
⑥法:效法。
⑦孤:古代是王侯的自称。
⑧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姬旦。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武王死后,又辅佐周成王,代掌朝政。
⑨周旋:交往,打交道。
⑩动静:行止;行动止息。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问候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颂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老父在太丘时,对强者就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就用仁爱来抚慰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就更加受到敬重。”袁公说:“我过去曾经做过邺县县令,正是用的这种办法。不知道是你父亲效法我呢,还是我效法你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的于世应酬,行动举止,虽然相隔很远却那般的一致;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4.贺太傅①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②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③之曰:“不可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检校④诸顾、陆⑥役使官兵及藏逋亡⑦,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陆抗⑧时为江陵都督,故下⑨请孙皓⑩,然后得释。
【注释】
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大守,后升任太子太傅。
②吴中:吴郡的政府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强族:豪门大族。
③屯邸:庄园。
④检校:查核。
⑤足:使动用法,使……充足,意译为“补充”。
⑥顾、陆:吴中的豪族大姓。
⑦逋(bū)亡:逃亡。战乱之时,赋役繁重,贫民多逃亡到士族大家中藏匿,给他们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处。
⑧陆抗:吴郡人,丞相陆逊之子,孙策的外孙。
⑨下:当时陆抗所在的江陵居上游,孙皓所在的建业居下游,故说“下”。
⑩孙皓:孙权的孙子,三国时吴国的亡国君主,公元280 年晋兵攻陷建业,孙皓投降,吴亡。孙皓和陆抗有亲戚关系。
【译文】
太子太傅贺邵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府门。吴中所有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贺邵听说后,故意外出,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于是到各大族的庄园,查核顾姓、陆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窝藏逃亡户口的情况,然后把事情本末全部报告给了朝廷,获罪的人非常多。当时陆抗正任江陵都督,也受牵连,便特意从江陵顺流而下前往建业请求孙皓帮助,这才得以了结。
5.山公①以器②重朝望③,年逾七十,犹知管④时任⑤。贵胜⑥年少⑦,若和、裴、王之徒,并共宗咏⑧。有署阁⑨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秋,王济剔嬲不得休⑩。”或云潘尼11作之。
【注释】
①山公:即山涛,字巨源。
②器:才能,才干。
③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
④知管:主管。
⑤时任:当时的重任。按:山涛当时任吏部尚书,所谓知管时任,是说他还亲自主持官吏的任免考选工作。
⑥贵胜:地位显贵。
⑦年少:年轻人。
⑧宗咏:尊崇称颂。
⑨阁:台阁,这里指尚书省的廊柱。
⑩“阁中,有大牛”四句:这是当时的一首歌谣。大牛比喻的是山涛。和峤鞅:和峤,字长舆,晋武帝时任中书令; 鞅,驾车时套在牛马脖子上的皮套了。裴楷鞦:裴楷,字叔则,当时任吏部郎、河南尹、中书令等职。驾车时拴在牛马屁股后的皮带。 这两句是在比喻和峤和裴楷都是辅助山涛做事的重要人物。王济,字武子,善清谈,性豪奢。剔嬲(niǎo):挑逗纠缠。说的是王济围绕着山涛,忙前忙后。四句皆有讥讽意。
潘尼:字正叔,潘岳之侄。他在山涛死后才入朝为官,官至中书令、太常卿。《晋书·潘岳传》载,潘岳才名冠世,而不得志,又看见王济、裴楷力皇帝所宠爱,便题阁道说:“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秋,和娇刺促不得休。”(刺促,形容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