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许越成原文翻译及作品鉴赏
【作品介绍】
《吴许越成》讲的是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互相攻伐,结为世仇,本篇着重记述伍子胥劝阻吴王许越议和。他以古例今,说得非常恳切。无奈吴王骄傲自大,忘乎所以,根本听不进去。文章的主题是“树得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原文】
《吴许越成》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①,报槜李也②。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③,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④。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⑤:“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⑥。’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⑦,灭夏后相⑧。后缗方娠⑨,逃出自窦⑩,归于有仍⑾,生少康焉⑿,为仍牧正⒀。惎浇能戒之⒁。浇使椒求之⒂,逃奔有虞⒃,为之庖正⒄,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⒅,有众一旅⒆。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⒇,使季杼诱豷(21),遂灭过、戈(22),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23)。姬之衰也,日可俟也(24)。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25),必不行矣。”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注释】
①夫差:吴国国君,吴王阖闾的儿子。夫椒: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即包山。
②槜(zuì)李:吴越边界地名。在今嘉兴县一带。定公十四年,越曾大败吴军于此地。
③越子:越王勾践。楯(dùn):盾牌。会稽:山名。
④种:文种,越大夫。太宰,官名。嚭(pi):吴国大臣名,楚大夫伯州犁的孙,出亡奔吴,以功任为太宰。因善于逢迎,深得吴王夫差宠幸。
⑤伍员(yún):即伍子胥,吴国大夫。
⑥这二句见《尚书·泰誓》。尽:断根。
⑦过(旧读guō):夏时国名,在今山东掖县北。浇,人名。斟灌:夏时国名,在今山东寿光县。斟鄩夏时国名,在今山东潍县西南。
⑧夏后相:夏禹的曾孙,少康的父亲。
⑨后缗:夏后相妻子。娠:怀孕。
⑩窦:洞。
⑾有仍:国名。在今山东济宁县。后缗是有仍国的女儿,所以逃归娘家。
⑿少康:夏后相的遗腹子。
⒀牧正:主管;畜牧的长官。
⒁惎(jì):毒狠。
⒂椒:浇臣。
⒃有虞:姚姓国,在今山西永济县。
⒄庖正:掌管膳食的官。
⒅成:方十里。
⒆旅:五百人。
⒇女艾:少康臣。谍:暗中察看。
(21)季杼:少康的儿子。豷(yì):浇的弟弟。
(22)戈:豷的封国。
(23)不可食:吃不消。
(24)日可俟:犹言指日可待。俟,等待。
(25)伯:同“霸”。
【翻译】
吴国国王夫差(的军队)在夫椒打败越国,报了檇李的仇。便进入越国。越国国王依靠五千甲兵在会稽固守,(他)派大夫文种依靠吴国太宰嚭来求和。吴国国王准备答应他。(吴国的大夫)伍员说:“不行。我听说:‘树立美好的德行不如(不怕)滋生(无限),祛除疾病不如干净彻底。’从前有过国国王浇杀灭斟灌和斟鄩,然后杀灭夏国国王相,王后缗正怀孕,从洞中逃出,回到有仍国(娘家),生下少康啊。(少康)当了(那的)牧正(主管放牧的官员),恨浇并能够防备他。浇派椒搜寻他,(少康)逃到有虞国,当庖正(主管膳食的官员),除去了他们(虞国)的祸害。虞国国王(姚)思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并赐予(他)封邑纶,有田地方圆十里,有军队五百人。(他)能够散布他的美德,并开始他的谋划,收聚夏国的民众,用(恢复)他们的官职来安抚他们;派女艾侦察浇(的情报),派季杼诱骗豷。于是灭了过国(浇的国家)、戈国(豷的国家),恢复了禹的业绩,祭祀夏朝祖先和祭天,收复(夏朝的)所有。今天的吴国不如过国,而越国大于少康,如果还使它强大,不就很难对付了啊!苟践很能聚集人并善于施恩,被施恩的不会是没用的人,被聚集的人是不畏劳苦的人。(他们)与我们接壤,而世代为仇敌。在这时攻克了(他们)却不占有,还让它生存,(这是)违背天理而且助长仇敌,今后虽然后悔,也无法消除掉(祸害)。我们姬姓国家的衰亡,等待的时间可以用天数来计算啊。处在蛮夷(少数民族)之间,却助长仇敌,靠这样来争取霸业,必定不能行得通的啊。”
(吴国国王)不听。
(伍员)退朝后告诉别人说:“越国(用)十年休养生息聚集(力量),再(用)十年教育训练,二十年之后,吴国将要成为泥沼啊!”
【简析】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互相攻伐,结为世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千古传诵。本篇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着重记述伍子胥劝阻吴王许越议和。他以古例今,说得非常恳切。无奈吴王骄傲自大,忘乎所以,根本听不进去。伍子胥虽因忠谏而死,但他那“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话,对后人还是深有启发。可参看卷三的《诸稽郢行成于吴》、《申胥谏许越成》两文。
文章的主题是“树得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从伍子胥看来,少康的成功在于“能戒之”、“能布其德”、“兆其谋”。而勾践最后的成功被伍看出来的理由的是其“亲而务施”。亲而务施当然不是勾成功的唯一原因,但在伍看来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
不同的人所需求的能促使其成功的品质是因人而异的。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为沼泽。”伍的判断何其准确,是后来历史的记载,还是其确实有此判断。但我理解,如果却有该判断,其主要依据应不仅是上述的关于少康和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