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水经注原文和翻译,一起看看吧!
【原文】
《山海经》曰:河水入渤海①,又出海外,西北入禹所导积石山②。山在陇西郡河关县西南羌中③。余考④群书,咸⑤言河出昆仑,重源潜发⑥,沦⑦于蒲昌,出于海水。故《洛书》⑧曰:河自昆仑,出于重野⑨。谓此矣。迳积石而为中国河⑩。故成公子安《大河赋》曰:览百川之宏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出积石之嵯峨。释氏《西域记》曰:河自蒲昌,潜行地下,南出积石。而《经》文在此,似如不比,积石宜在蒲昌海下矣。
【注释】
①渤海:即蒲昌海,今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汉、唐时称为蒲昌海,又名盐泽。
②积石山:即今阿尼玛卿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流东南侧。
③陇西郡:秦朝所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王莽时期改名为厌戎。因为此郡在陇之西,故名陇西。大致在今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河关县:汉设晋废,治所不详,疑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羌中:羌族人居住的`地域中。
④考:考寻,考索。
⑤咸:都。
⑥重源潜发:这里是说黄河从蒲昌海潜流到积石山,又重新发源。
⑦沦:进入,流入。
⑧《洛书》:儒家关于《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据说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裂纹,纹如文字,禹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九畴:传说中天帝赐给大禹治理天下的九类方法。
⑨重野:地名,不详。
⑩中国河:中原的河流。
成公子安:成公绥,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人。西晋文学家,以赋得名。
宏壮:宏大壮阔。
尚美:比……更美。尚:通“上”,超越,超过。
峻极:高峻,高耸。
嵯峨:山高峻、耸立的样子。
似如:好像。比:合适。
【译文】
《山海经》说:黄河入渤海,又出海外,向西北流入大禹所疏导的积石山。积石山在陇西郡河关县西南羌族人居住的地域中。我考证了许多书,都说河水发源于昆仑,潜流入地后重新冒出,到蒲昌又隐没了,然后再从内海中流出。所以《洛书》说:河水从昆仑发源,再从重野流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河水流经积石就成中原的河流了。所以成公子安《大河赋》说:总览百川的宏伟壮丽,没有任何河流可以比拟;在高峻的昆仑山底下潜流,又从耸立的积石山下重新发源。释氏《西域记》说:河水从蒲昌海开始,潜流于地下,向南到积石山才重新流出地面。然而《水经》把积石山放在葱岭、蒲昌海之上,这好像不合适,应在蒲昌海之下。
【评析】
《水经注》以《河水》开卷,河水指的是黄河。上古的地名比后代简单,黄河就称“河”,长江就称“江”。河流的通名早期称“水”,黄河称为“河水”,长江称为“江水”,直到《水经注》时代还是这样。到后来,“河”与“江”两个专名,也被人们当做河流的通名使用,如“永定河”“松花江”等等,现在的“黄河”,“黄”是专名,“河”是通名。“河”与“江”,原是黄河和长江的专名,后来成为一切河流的通名。
【水经注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7.有瞽原文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