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的优秀评课稿
开学初,有幸听到同组黄老师的一节《因数与倍数》,感受颇深,特别是黄老师能够在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探索,只是在适当的机会给予指导,让我印象深刻。
黄老师以“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这个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想象,讨论,提出“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说出“2×6=12”老师追问“猜一猜他是怎么摆的?”“还可以怎么摆?”??这里虽然没让学生动手操作,但老师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达到了相同的目的。最后在课件上展示每种摆法和相应的乘法算式,顺势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一教学过程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抽象,学生在自主体验下感受到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降低了教学难度,效果较好。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黄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说说在描述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当学生有困难时,黄老师并不着急,适时地给出了同桌讨论的机会,学生通过讨论渐渐地得到结果,这一过程才是真正学习的过程。在找因数和倍数特征时,学生也是充分讨论,在合作中发表意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形成了合作讨论意识。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黄老师在学生交流时找了一个没有写完整的同学交流,适时提出“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突出了有序的重要性。
最后黄老师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内容围绕教学重点,基础练习学生参与率高。最后老师还设计了有一定的挑战性题目。“猜一猜1-100这100个数中,哪个数的因数最多?”让学生体会到了并不是数字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学生的数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总之,不论是展示课还是常规课,黄老师有很多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教学技能。
今天学习了沈老师的《倍数和因数》一课,总体感觉沈老师这节课上得朴实,而朴实中却处处彰显着深刻,显示了教者的教学智慧。
具体感受之一: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课一开始,教者联系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喜羊羊、美羊羊,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讨论羊的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入倍数关系,然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讨论体会倍数、因数的意义,为学生设计了由“接受”到“领会”到“理解”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乐于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体会,展示自我。
感受之二:沈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有效地探究出了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只是在找的过程中,要是能再开放一些,让学生先自己去找,这样学生在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找法,这些找法有些是有序的,有些是无序的,甚至出现有重复或遗漏现象。这时,老师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对有序和无序找法作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这样,对于中下等生而言,对因数的找法的理解或许会更深刻一些。另外,在练习环节,辨一辨的第3小题:18既是6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这一题不少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我估计学生是受成对成对找因数的找法的影响,认为6和9不是一对的,所以就误认为是错误的。此时,教者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去辨析,进而说出理由。
感受之三:教者教态自然、亲切,有亲和力,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有沈老师自己的教学个性特色。
“因数与倍数”的教材编排跟老教材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时老教材先让学生认识整除,然后在整除的基础上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概念的得出比较抽象,无需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而新教材是从操作活动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引入,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从而导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老教材比较严谨,而新教材降低了要求。庄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朴实,而朴实中彰显着很多的亮点。
亮点一:
在课开始部分情景的创设就别具一格,让学生猜猜照片上得小男孩是谁?当学生猜出这个孩子与庄老师是父子关系时,老师说:我是庄子开的爸爸,能不能说你是庄子开的爸爸?得出“关系是相互的”;老师进一步提问:你可以是庄子开的什么?再得出“要符合某种条件”。为后续的学习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时相互的奠定了基础。紧接着庄子开近段时间迷上了拼图,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课本的例题。庄老师应用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利用儿子的拼图爱好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是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亮点二:
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134A9B1766C
A是2的最小倍数
B它是3的倍数,有两个因数。
C它是7的倍数。
这道习题的设计,不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一个考察,更是符合五年级孩子年龄的特点,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庄老师的手机号码,平时可以和仅一节课之缘的老师保持联系。但要知道这个号码,必须应用所学知识解出ABC的密码,可以说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本节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但是马小雨老师能够紧紧围绕五步尝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使得学生获得新知水到渠成。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知识的衔接。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新知,为学生获取新知缓减了难度。
三、重视学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试一试”、 “小组里说一说”、 “找一找”、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四、习题的精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习题的层次性。 两点关注:
一、教师可以多出示几个除法算式,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然后再找一找因数和倍数。
二、还可以在小组里交流“找一个数因数和一个因数的倍数”的又对又好的方法。进而优化数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