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我今天站在这里,心情还是挺忐忑的。我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一线教师,水平有限,怕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关于教育的那些大道理我也说不好,今天咱就聊聊每天发生在我们和孩子身边的事。 作为教师,我们真心希望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是充满阳光、七彩斑斓的,也希望这六年的小学生活能成为孩子们美好的记忆。
我们的年级组有六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在生活中我们关系也相当密切。难得的是我们不仅年龄相仿,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也有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成绩绝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我们的满足感来源于孩子步履轻盈的迈进教室、热情礼貌的跟老师问好、遇到难题能皱着小眉头思考而得到答案,我们的满足感还来源于孩子学会了举手、站队,学会了系红领巾、敬队礼,学会了跟同学发生矛盾能够坦诚的先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更满足于孩子说喜欢我的学校,喜欢我的班级,也喜欢我的老师。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满足于孩子每天的进步,每天的成长。在这段日子当中,我们虽然辛苦,虽然疲惫,但心情是开朗又愉悦的。接下来请看我们一年级全体教师精心制作的微电影《致我们阳光灿烂的童年》。
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还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孩子们每天享受着阳光,在七彩的道路上前行。但是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大集体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还会让 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接下来就进入第二部分校园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问题一、意外事故的避免与处理办法。
孩子出现意外伤害是教师和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且不说是谁的责任,看到孩子遭罪大家心里就都跟着难受。但每天我们的校园里都有XXXX多名学生在学习和活动,各班的教室满满当当的摆设着桌椅。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有的还比较顽皮爱动手没分寸,所以小磕小碰在所难免。那么怎样避免或减少这样的问题呢,我们老师会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平时的安全教育。
每天利用晨会或者课间,教孩子怎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比如说,课间在教室或者楼道里要慢步轻声,不奔跑、推搡。在有台阶和拐角的地方更要小心看路。在判作业、借书或者去厕所时,如果赶上人多要自觉排队。尤其是去厕所时,老师不方便在旁边监管,所以需要孩子们自觉守序,不拥挤,不打逗。现在我们还不涉及到上下楼梯的问题,明年我们搬到二楼,上下楼的安全也是要特别强调的问题。室外活动课,我们和相关教师共同监督孩子穿合适的衣服和鞋,避免运动损伤。
2、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每个班每天都有一名值周同学在楼道里站岗,随时提醒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在雨雪天,建议让孩子们穿雨衣,避免伞尖扎到别人。地面湿滑时更要小心慢行。课间10分钟,孩子们需要到室外透透气,放放松,这对我们监管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六个班商量好,进行了“圈地运动”,即每个班都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活动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的台阶或者高台,都有专门的同学监督,及时制止危险行为。同时我们也给孩子们建议了活动项目,比如说跳绳、丢沙包或者贴人等游戏。
这样每天不厌其烦的强调,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从开学初的随意无序到现在知对错、守秩序,进步很大。但有时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会发生。比如说孩子在走路或者跑动的过程中摔倒而磕伤碰伤,两个孩子逗闹过程中导致一方或双方受伤,又或者在室外课上出现的运动损伤等等。出现这些情况的时,老师会第一时间查看孩子的伤势,轻微擦伤我们自己就能进行消毒上药,比较严重的会通知家长,如果情况紧急我们会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医院。待孩子情况稳定后,再查清楚事故的原因。如果是双方打逗造成的,我希望家长们能够互相体谅,协商解决。如果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我们也会检讨并承担。开学初发生的几次小的磕伤碰伤事故,解决的都非常顺利和谐。这跟几位家长的大气宽容通情达理分不开。
其实,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应仅仅靠学校,在家里您也要经常提醒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也不伤害他人。养成好习惯才能不受伤或少受伤。特别是有的孩子爱动手,家长要教给他正确的与人交往方式,告诉他什么样的行为受欢迎什么样的行为不受欢迎。或者有的孩子比较老实,容易受欺负,也要教他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寻求帮助等。在这里不建议家长直接告诉孩子,谁打你你就打他,咱别吃亏。
另外,我们提倡孩子们入的意外伤害保险对这类事故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帮助。它在伤害赔偿时能避免很多麻烦。举个例子,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孩子在操场上走,路过篮球场,被另一个同学的篮球打到头,当时觉得很晕。我知道后马上通知双方家长,并陪同他们一起去医院。伤人的一方学生和家长诚恳的道歉,并全程陪同检查。被砸到的同学父母也非常知书达理,不断说:“意外、意外,你家孩子也不是故意的。”还安慰玩球的小男孩别害怕。检查结果出来后,有点轻微脑震荡。其实这件事情谁也意想不到,又很难界定责任。意外伤害险就很容易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避免了双方的.经济损失。当然这件事也让我看到我们的家长处理问题时的冷静,大气。素质非常高,由衷的佩服。
问题二、“告状”背后的故事。
刚入学的小孩,特别爱告状,有时是跟老师告,有时是跟家长告。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他可能是有这样几种心理原因。
一、求助心理
例如,乒乓球课前,一个学生发现忘带球拍,哭了。旁边的学生就跑来说:“老师,老师,某某哭了。”活动课上孩子们玩球,轮到有的孩子拍了,他就一劲拍,不往下传。其他人就会告老师说:“他霸着球不让我们玩。”有时候,学生磕伤了,就跑来一大帮学生告诉老师, “不好啦,出事了,谁谁谁流血了”。以上这些情况,其实学生的意思是:老师,你快来帮我们解决吧。我们听懂学生反映的情况后,会尽量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他。比如忘带东西可以去别的班借,如果借不到就只能承担这个后果,毕竟是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的。如果是遇到孩子夸大其词的行为时,要告诉他关心同学是好的,但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冷静、实事求是的告诉老师,否则会造成恐慌。
爱“告状”的孩子也可能是胆小的孩子,受到了委屈,要找一个能帮他说话的人来保护自己。这时,我们会关注并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这个孩子学会正确面对与同学的纠纷。再如,两个学生同时来向老师“告状”,一个说:“他打我!”另一个说:“他先骂我的。”他们的意思是让老师评判谁对谁错。这时,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简单的评判谁是谁非,而是引导他们分析这件事的起因和在事件当中自己有没有错误。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班干部为了树立权威,就把老师作为靠山;有的班干部认为自己是老师的代言人,对犯错误同学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老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会积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教些工作方法,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行动树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