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周仁翔老师的《找规律》这节数学课 ,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周老师的《找规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刚开始出示彩旗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列,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方向,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中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彩旗、密码门以及聪聪请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师在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和合适选择教学素材的意识,并能在情境中提炼出主干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使所创设的情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如在学生上来操作、表述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学生表述,同桌互说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在学习方阵排列规律时,周老师在一个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请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过程;接着,让学生在表述规律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动作,由动作引导知识的建立;在学习线形排列规律时,周老师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摆一摆探索出规律,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和形成过程。
5、寓教于乐,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知识。低学段儿童对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理解,甚至不感兴趣,但一听到“游戏”、“活动”这类词时,马上打起精神,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在学生做动作时,他们相当活跃,马上就自己创造其他有规律的动作,并迫不及待地想上台来,让其他小朋友跟着他做。并安排活动让学生创造规律,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来完成规律的创造。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增强自信,开发潜能。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6、关注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从基本巩固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他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找规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排列的规律。回顾彭老师的教学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巧妙的“设”
导入部分彭老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比较两幅图的情境,一幅图是有规律的排列,另一幅图杂乱无章的,让学生说说哪一幅图好记忆,并说明原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从这环节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有规律的事物不仅便于记忆,还更美观,自然引入课题,为下面学生探索规律,体验规律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大胆的“放”
在新知传授过程中,彭老师能够充分相信学生,大胆得“放手”于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出示的主题图中自主探索、寻找、认识、感受、发现规律的存在,并突出“找”这一过程。通过“找”彩旗、“找”彩灯、“找”小朋友的排列特点,有哪些规律,让孩子们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充分发现规律、感受规律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适时的“动”
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动的过程。彭老师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技术辅助教学,精心设计课件,达到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的良好整合 ,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并设计了圈一
圈、涂一涂、画一画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更好的总在下一节,我在这里对这节课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注意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中研究的“规律”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一个概念包括了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节课彭老师很好的诠释了规律这一概念但却在概念的外延上稍显不足,从学生的举例等情况看,学生只是简单的以为规律只存在于颜色中,如果可以在规律的形式和样式上进行拓展,如有图形方向的、声音的、肢体的、竖排排列的、节奏等,从而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
二、如何把握表述“规律”的度
在低年级,对于学生“找规律”的要求重在能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会运用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后一项或其他缺失的项。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用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述找到的规律有一定难度,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语言表达清楚规律就可,不必要求学生以统一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述,这一点彭老师把握的很好,。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每个例题的和练习题的区别联系与教材意图,如:主题图中彩旗的排列只能从颜色角度去观察,而且数量是以1为单位变化;灯笼虽然还是只能从颜色角度发现规律,但每组的数量超过1,数量上发生了变化;练习题中平面图形的规律不仅每组数量超过1,还能从多个角度发现规律,可以观察图形规律,也可观察颜色规律;到了例二又有变化。注意:每组数量变大重点是图形变化规律与数字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对于这些图的特征和意图,我们需要去充分领会,并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并尝试表述,并有效的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揭示教学例题的主旨。从而切实多角度理解掌握“规律”这一概念。
三、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有活动性和探究性,不仅仅是用“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重点要听学生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知识,调整自己的表述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彭老师这堂课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方面都给与了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如果能在恰当的环节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将会使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更加以落实,为本课锦上添花。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这里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抛砖引玉,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