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五篇

时间:2021-08-31

  篇一: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

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五篇

  上周有幸聆听了甘春英老师执教的《蒙娜丽莎之约》一课,她那娓娓动听的嗓音,简洁优美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让人如沐春风,意犹未尽。甘老师用她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略读课该这样教。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编排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迁移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因此在略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这样的教学要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自读时间给“足”

  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慢嚼细咽,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甘老师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细读品味”环节,学生潜心读书,用心感受,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得法,读中审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

  二、课堂结构求“简”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摒弃过度的设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主编崔峦先生认为:一篇课文究竟是精读好还是略读好,不同的略读课文又该有怎样不同的“略”,还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自主把握。甘老师抓住导读提示语中的问题作为

  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了五大板块。首先把课文1—4自然段大胆巧妙处理为一首小诗,让学生先看图片,再和老师轻声吟诵小诗谈感受。学生从大都会内外人头攒动的图片和小诗里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初步感知名画魅力。然后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名画魅力。接着直击重点段落细读品味,领略名画魅力。第四板块欣赏名画,诵读魅力。第五板块拓展迁移,延伸魅力。这五个板块的设置真是匠心独具,五个板块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步步接触文本,亲近文本,深入文本,走出文本。简约的板块组合教学,对教材大胆巧妙的处理,使得课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重点突出,真正达到了“长文短教”效果。

  三、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甘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好,在课中出示了很多关于蒙娜丽莎和作家作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课时让学生欣赏了卢浮宫的“镇宫三宝”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再次受到美的熏陶。课后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搜集《最后的晚餐》的资料,了解关于这幅画的故事;阅读《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和《说不尽的蒙娜丽莎》等作品,了解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研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如果甘老师在“细读品味”板块,精心设计朗读指导,让学生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就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在朗读中张扬,心灵在朗读中放飞的美好境界。

  总之,甘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堂简约实在的课堂。

篇二: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

  《蒙娜丽莎之约》是新人教版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艺琴老师执教的本课,我深深感触到刘老师的确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老师,下面就结合本次课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采用直接谈话引入课题,开门见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板书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强调“蒙”的书写,注重细节的处理。

  二、在释题、质疑、解疑环节,教师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解决,教师相机作指导,既注重了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在学文感悟这一环节,教师紧紧围绕“课文中能体现《蒙娜丽莎》名画魅力”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并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像,使学生能将文中的好句及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他们的口语表达上。同时教师还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写《蒙娜丽莎》的?”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该怎样观察及描写,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什么地方给你留最深的

  印象,从而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作者发出的感叹。既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细腻形象的描写,又能从中感悟作者写作的中心,从而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合理,层层深入,衔接自然;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效果好。

  四、善于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时鼓励学生,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

  五、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口齿清楚,富有亲和力,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

  探讨:1、教师制作的课件既能创设学习情境,又有助于学生学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出示的时机欠恰当。如:在课题引入后,针对学生的疑问及回答,教师就可出示课件相机介绍卢浮宫及镇宫三宝。在学文感悟时就应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及幻灯片。不应把播放课件的主要部分放在学文感悟后总结时出示,这就没能最好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2、在学文感悟时,学生找出相关的重要句子后,除了是指名的学生谈感悟外,若能让全班学生也能读读这些句子,相信学生的感悟会更深、更广些!

  以上仅仅是本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刘老师多多包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