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采用了多项“四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在推广应用的初期会存在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用必要的措施提高新技术应用的可靠性。
(一)新技术应用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质量风险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系统性原则进行风险估计,主要从已识别出的风险的整体考虑,保证既能全面地估计风险,有重点地估计风险。
(2)谨慎性原则,风险估计的结论将影响风险响应措施的选择,因而风险估计很重要,应慎重估计,不要不合理地低估风险。
(3)相对性原则,多数风险估计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对的,即一种风险的大小是相对本风险系统内的其他风险因素对风险目标的影响程度而言的。
(4)定性估计与定量估计想结合原则,风险估计结果既可以用绝对数或相对数等确定量表示,也可以用大、较大等模糊量表示。
(二)本工程的风险管理目标
(1)控制工程造价(成本)。通过风险管理,将工程总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必须低于工程合同造价,使本工程不发生亏损。
(2)保证工期目标。通过工程风险管理,将风险带来的工期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不致影响整个工程的总工期和关键节点工期目标。
(3)确保工程质量。通过风险管理,将风险而导致的工程质量危害或隐患消除到最小,确保本工程的质量目标。
(4)确保施工安全。通过风险管理,将风险带来的安全危害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并通过各种安全措施,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目标。
(三)新技术应用质量风险保证措施
本部分主要从“新技术应用质量风险辨识”、“新技术应用质量风险评估”及“新技术应用质量风险应对”三方面进行介绍。
(1)新技术应用质量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时间。
质量风险一般是由数据或信息的不完备而引起的。因此需要对新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资料收集。资料收集主要包括:类似工程的有关数据资料、本工程项目环境方面的数据资料、工程的设计施工文件、所应用新技术的信息等。
(2)新技术应用质量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辨识基础上,通过对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对风险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同时风险评估考虑单个风险综合起来的整体风险及项目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对项目风险的综合评估。
(3)新技术应用质量风险应对
质量风险应对是在质量风险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的预定措施,风险包括两类,一类是在风险发生前,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或减轻风险。具体措施包括:规避、缓解、分散、抑制和利用等。另一类是在风险发生前,通过财务安排来减轻风险对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具体措施有:自留、转移等。以下说明几种常用的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a)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就是通过调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质量风险或消除质量风险产生的条件,或者保护总体目标不受风险影响。
(b)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通过专业分包、保险等措施将质量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嫁给他方。我司将对部分施工缺乏施工经验,技术保证措施不足的新技术采取购买保险及进行专业分包等应对措施。
(c)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将质量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过程。风险缓解并未消除风险,也不回避风险,而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的后果,因此需要把风险缓解措施具体化。
(d)风险自留
风险自流是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质量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措施,我司将准备一笔费用,一旦风险发生,将这笔费用用于损失补偿。
(四)新技术应用违约承诺
若我方由于采用新技术而未能预料其风险造成甲方损失的,则由我方负全部责任并赔偿甲方一切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