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计划书学生锦集八篇
一、 经营目标与商业模式
经营目标:将“安心早餐”建设成为襄樊乃市民放心早餐工程。
商业模式: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为顾客提供卓越的用餐价值。尽可能吸纳社会各阶层消费者,依靠高客流获取合理利润。
二、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前期建设规模:建立一个中央厨房(采购加工配送中心),在xx城区内开设两家门店。
三、 项目财务预测:
前期中央厨房及三家门店预计基建投资在30万元人民币左右。
四、 融资要求:
1. 具备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投资能力的独立法人、国营/私营企业、 政府机构等。
2. 谢绝三种投资人:小富即安的暴发户、渴望高收益的投机者及 缺乏社会公德心的生意人。
第一章企业产品与服务
一、企业经营模式
集中采购加工配送原物料,在各门店采用流水线作业出品,为顾客提供自助式服务。
借鉴知名中西连锁餐饮品牌(如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等)的经营模式并根据地域特点加以改进。
二、企业主要产品结构:
前期产品共设三大块:A、xx牛肉面/汤粉系列配黄酒和豆浆;B、江浙汤包系列配各式粥品{玉米粥、红豆粥、清粥等};C、西式糕点系列配牛奶和咖啡等。
三、中心餐饮与直营餐饮
粉面系列和汤包系列由公司直属运营。
四、加盟餐饮
西式糕点系列邀请知名西饼品牌加盟。
五、增值服务
后期规模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立与一卡通/公交卡一体的早餐卡,并对学生、老人、社会弱势群体适当折扣。在各门店增设一些便民服务项目(如寄存、邮寄、干洗等),实现真正的民生化。
六、服务质量控制
将顾客满意度与各管理层绩效挂钩,公司采取定期督导巡视、神秘顾客意见调查、消费者意见反馈等方法来监督服务质量并加以改善。
第二章行业和市场分析
一、行业与发展前景
目前xx地区早餐市场仍处在就餐环境差、品质卫生差、服务意识差的“三差”阶段。没有一家专业正规的早餐品牌。由于早餐的低利润和连锁经营管理方法的欠缺,本地餐饮界无人愿意投资发展连锁早餐。与传统正餐、特色餐饮及夜市餐饮的白热化竞争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随着现代都市人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外出食用早餐来节约宝贵的时间,也越发在意早餐的质量。市场的格局正在改变,品牌早餐呼之欲出。
二、客源市场分析
xx城市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城区常住人口110多万,是名副其实的大中型二线城市,是国家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点开发区域。目前地区产值、人均收入正在快速增长。
xx人一直有在外过早的习惯,每天早上大概有60%的人选择在外就餐。以目前人均4元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个日均260多万的大市场(110万*60%*4元)。
三、市场竞争与对策
最大的竞争来自于无处不在且价格低廉的路边摊、面馆等。
“安心早餐”立志于做平民早餐工程,我们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食品成本、流水线标准操作降低人工成本、科学选择店址降低铺租成本等一系列手段将运营成本压缩到最低,从而提供真正物美价廉、物有所值的早餐。
四、政府产业政策
市民放心早餐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各地政府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在许多一二线城市已有经营发展良好的放心早餐品牌(如苏州一百放心早餐工程)。
“安心早餐”计划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尽量吸纳下岗职工、外来劳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努力成为地区下岗再就业示范企业。
第三章营销战略与CIS计划
一、 营销目标
让“安心早餐”品牌深入xx市民心中,成为人们早上外出就餐的不二选择。
二、 营销策略
1、 赞助公益事业。
2、 帮扶弱势群体。
3、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4、 适当回馈社会。
5、 永远不做高投入的广告宣传。
三、 营销队伍建设计划
在各门店运营稳定的情况下,公司成立推广部,设立推广经理一名,各店设推广代表一名大学生投资创业。
推广人员主要职责:收集顾客意见、推动顾客关怀文化、组织推广活动、商圈调查等(参照麦当劳、肯德基推广组工作模式)。
四、 CIS计划
MI(思想识别系统):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企业经营宗旨“永远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卓越的用餐价值”,使之融入所有人思想行为中去
BI(行为识别系统):带动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实践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标准,追求高水平的QSC(品质、服务、清洁),让顾客感受到真正的价值。
VI(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制服、招牌、餐具、标识等。注册“安心早餐”商标,经营及对外活动中,使用统一LOGO。
五、 餐饮文化活动营销策略
1、 将安心早餐的“牛肉面系列”打造成襄樊地区特色饮食代表之一。
2、 把“健康营养”作为品牌发展战略重心,让顾客真正吃的“安心”。
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各院(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xx〕4号)。为推动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定于20xx年3月至5月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大赛,特此通知。
一、大赛主题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 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二、比赛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毕业五年内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我校学生。
五、参赛资格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由各二级学院筛选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团队参加校内比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xx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意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六、大赛赛制和赛程安排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二级赛制,其中初赛形式为各二级学院评审,决赛形式由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1.校级初赛(20xx.04.07-20xx.04.28)
各二级学院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通知及要求,组织参赛团队提交相关参赛材料进行初审,遴选参加校级决赛的候选团队(至少两项),于4月20日前将评选结果交至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
2.校级决赛(20xx年5月)
由教务处、学工处、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候选团队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决出金银铜奖若干,并选拔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七、大赛奖励
学校决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二、三等奖设奖数目占参赛项目数的50%,其它参赛项目获优胜奖,奖励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学院组织和获奖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八、报名程序
1.报名时间:20xx年3月29日-4月15日
2.报名方式:填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提交至院系统计汇总。
3.报名要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每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院、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九、宣传发动
各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切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