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1-08-31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通用5篇)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大家知道工作总结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工作总结(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1

  本学年我园围绕“塔城市教育系统关于做好20145—2016学年第二学期家庭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旨在努力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质量,增强良好社会效应。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制度与机制,做好制度保障,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调动班主任、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员学习家庭教育的氛围。完善我园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园级、班级组织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园内整体教育工作日程。

二、加强教师培训,指导教师成为班级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以集中培训及网上培训等形式对班主任及班级家委会成员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按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操作详解》开展工作。教师们对班级中家长工作等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利用开例会提出,全体教师进行讨论、分析、解决,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其他教师在此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各班教师能针对孩子的问题撰写个案,帮助家长解决育儿中的困惑。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确保落实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1、本着尊重、平等、自愿的原则,请家长进活动课堂,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全天向家长开放,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增进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使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信息,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家长们兴致勃勃地观摩了孩子们的晨间活动、早操、学习、游戏等活动,家长们在观摩和参与幼儿的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幼儿园工作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家园互动的氛围中体验到了无尽的欢乐。

  2、特邀崔伟华老师通过许多鲜活地事例解读0—6岁婴幼儿成长敏感期中重要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出现的种种异常表现,理性处理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从而降低家庭教育的错误率。

  3、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隔月针对全体家长发放“菜单式家庭教育指导”,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隔月针对本班实际发放“菜单式家庭教育指导”。各班多途径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如:家教沙龙、读书交流、问题探讨、QQ互动、亲子活动等。

  4、班级门口的家园共育栏,定期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定期更换内容,张贴优秀家长作业、育儿心得,让家长从中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和幼儿园对家长在配合教育上的具体要求及获得家教知识等。

  5、积极利用园QQ群及各班QQ群向家长推荐“中华家庭教育网”,鼓励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呱呱课堂的学习。坚持“自愿、包退”的原则,积极向广大家长宣传推荐全国家长学校权威性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各班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每月评选优秀家长作业2—5份,并将优秀作业发表在园网站及班级的QQ群共享里。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2

  大班年级组要评优质课了,作为年级组长的我当然不敢怠慢。在确定科学活动“蚂蚁的生活”为参评活动资料后,我便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一些前期的准备活动。我让孩子们去幼儿园各个角落寻找蚂蚁,看看蚂蚁最爱在什么地方活动,蚂蚁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没过多久就完成了任务。我正想把孩子们带回活动室,忽然有个孩子问道:“教师,蚂蚁最爱吃什么东西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糖,有的说面包,还有的说青草……这不正是我公开活动要探索的资料吗我心中暗喜,及时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这个教师也不明白,你们能够回去问问爸爸妈妈,也能够查查资料,然后把蚂蚁爱吃的食物带到幼儿园来,下次活动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公开活动开始了,我先让孩子们介绍自我带来的食物,然后猜哪一种食物是蚂蚁最爱吃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进取。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几个孩子也发了言。开头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让孩子们按组把带来的食物分别放在塑料圈内侧。再把装着小蚂蚁的瓶盖打开,放在塑料圈中间,让蚂蚁爬出来,然后观察蚂蚁往哪儿爬,最终各小组按蚂蚁聚集多少给食物排行。很快25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经过观察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即蚂蚁最喜欢吃糖等甜食,不爱吃青草。我正想请孩子们轻轻地把蚂蚁装回瓶子,进入最终的总结、评价环节,突然一个孩子说:“教师,小蚂蚁还没吃完东西呢!”“吃不完就搬回家吧!”另一个孩子之后说。“那它们怎样搬东西的呢刚才我们没看见呀。”“教师,先别把小蚂蚁装进瓶子,我们再看看吧,也许吃不了那么多,它们就会搬走。”看来孩子们余兴未尽。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半小时的活动时间就要到了,如果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就会大大超时,从而影响我这次公开活动的评比结果,因为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教师对活动时间的把握是否恰当。于是,我以不容商量的口气说:“小蚂蚁累了,让它们回瓶子休息吧。”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只得很不情愿地把蚂蚁装进瓶子。就这样,活动“圆满”结束了。

  在评价、反思的时候,教师们就针对“活动中如何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下一环节”作了探讨。有的说用趣味的游戏情境吸引孩子,有的说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常规……其中有位教师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她认为:“孩子不愿停止操作,是因为他们的情感和探索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像本次活动,孩子们不愿意把小蚂蚁装进瓶子,是因为孩子还想明白更多关于蚂蚁的秘密,这时教师完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继续探索、发现,没有必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强拉到下一环节。我认为能充分尊重孩子需要的活动就是成功的活动。”这位教师的一席话提醒了我,确实,有些活动,异常是探索性科学活动,我们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活动结构的完整性或对活动时间的准确把握,而应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活动的教育目标、结构、资料和时间,使活动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