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双十一”消费狂欢节诞生至今,11月11日已成为电商行业和网购者们的年度盛宴,“双十一”也变成了打折促销低价便宜的代名词。旅游业也不例外,活动当天,价格优势成为旅游产品最抢眼的标签。但是,一味追求低价能否保证产品品质?“双十一”只是旅游业营销常态的一个集中表现,“不合理低价游”已积弊多年。国家旅游局近日重拳出击“不合理低价游”,有9家旅游企业被批评,668家旅游企业签订《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在此环境下,今年“双十一”旅游消费已经少了狂热,多了理性。
旅游竞争趋于冷静
去年“双十一”期间,各大旅游电商都竞相推出各种“促销”“特惠”产品。某在线旅游网站主打“尾货任性游”“要玩要低价”主题,推出限时秒杀;还有旅游网站上演1元、9.9元、11元景区门票秒杀活动。众多打破底价的促销行为,留下重重隐患。有的供应商让利平台补贴,以次充好,导致游客与旅行社的纠纷;有的电商先预售产品,再用人头数与供应商谈折扣获取低价,存在不成团风险……
对比发现,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各大旅游网站的低价促销,趋于冷静和理性。在营销口号上,“直降”、“跌破”等字眼已难觅踪影,打折让利的方式变成了“代金券”和红包。还有的旅游网站甚至没有了“双十一”的字样。
在中青旅(23.320, -0.06, -0.26%)首席品牌官徐晓磊看来,旅企利用 “双十一”进行恶性竞价的原因在于“一些中小旅游企业,他们还处在成长期,期望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扩大规模。”他认为行业主管部门与市场主体企业之间应当形成良性互动,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严格管理的职责。市场对谁都是开放的,但是应当“宽进严出”。
“不合理低价游”并不“低价”
旅游出行,玩一样的景点,花更少的钱是每个游客的梦想。但是,过度追求低价,以至“不合理低价”,最后不一定划算。
北京游客陈女士曾参加过一次低价港澳游,6天行程共800元。“之前我的朋友还去过600元的低价团,甚至有的低价团才收费两三百元。”陈女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陈女士参加的这次低价港澳游一共参观了6个景点,剩下的时间都用于购物。“总体来说,还是购物的时间长,玩的时间少。而且,旅游团大多都是上午拉着我们去购物,因为上午我们精力旺盛,下午尤其是玩完以后再去,就没有心思去挑选那些商品了。”陈女士还透露,低价旅游团还存在购物太少,被导游甩脸子的现象:“我们团刚开始买得不够多,导游很不高兴,会给我们甩脸色,说话也很不好听,直到我们又重新返回店内,买了一些金银首饰和名贵手表,达到了他对我们的‘消费期望值’,才转变脸色。”陈女士身边的朋友,在低价游中吃亏的并不少。有的朋友参加了200元团费的旅行团,却被怂恿购买了两三万元的当地特产。实际算下来,不合理低价游的团费并不“便宜”。
齐抓共管“不合理低价游”
面对“不合理低价游”的顽疾,近日,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遏制“不合理低价游”势头,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9家旅游企业被点名批评后整改。此次行动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凸显了国家规范旅游市场的决心。这一决定也得到了行业协会和广大旅游企业的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截至11月2日,全国共有23个省区市的668家旅游企业与各地旅游协会自愿签订了《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承诺诚信经营,自觉接受监督。
同程旅游是此次被国家旅游局点名批评的9家旅游企业之一,被批评后立即加入整改序列,并自愿签订了《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本报联系采访了同程旅游。同程方面表示,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旅游局的专项行动,已经下架了100多条涉嫌低价线路,同时,多途径继续清理不合理产品。对于导游强制购物的行为,企业也将优化导游的薪酬设计,对屡教不改的导游立即辞退。中青旅也是首批自愿签订《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的企业之一。签订承诺书后,该企业也开展了一系列自查,下架了五六十条涉嫌“不合理低价游”的线路。
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监督以及旅游企业自觉,还需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国家旅游局在此次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的通知中也提出,要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市场执法、投诉受理工作的有效协调机制。同时,欢迎广大游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