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关于“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1-08-31

  留守学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天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县关于“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各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留守儿童的工作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很多,现状不容乐观。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外出打工农民的不断增加,我县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大量青壮年农民远离家乡,把幼小子女留在家里,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初步统计,到20xx上半年,我县有留守学生达18281名,占全县学生总数的50.1%。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学生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成为缺乏父母有效监护、家庭亲情温暖和良好家庭教育影响的“留守儿童”。这支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的很多过着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代为抚养的日子,这些代为抚养的人大多数关注的是孩子的基本生活,而对孩子的困惑、性格、兴趣、心理、需求过问得少,导致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情缺失。

  从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95%的孩子认为“能和父母在一起才算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父母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事”;80%以上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孤单;近52.6%的孩子认为父母在外打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90%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不常年在外打工,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父母的亲情对孩子的哺育,有如雨露对禾苗的滋养。

  (二)心理健康受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缺少了沐浴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父亲或母亲与孩子沟通少、交流少,而监护人对孩子在生活、物质上给予的多,在精神、道德上关怀的少,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倾向难以察觉和纠正,对性格的缺陷和心理障碍更无法了解。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形成了一张无形而严密的心理屏障,变得精神空虚、沉默寡言、内向孤僻,与同学少交往,部分人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甚至变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少数甚至暴躁、好斗、打架。

  (三)行为偏差。

  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少年,行为自律能力本身很差,多数监护人忽视了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引导,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大的过错,一般采取认可态度,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以“不出事就行”为最大的安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会走出家门,有的走进网吧,沉溺于上网和电子游戏;有点甚至交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朋友,于是学会抽烟、喝酒,甚而染上早恋、赌博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