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调查报告2016

时间:2021-08-31

  针对低保认定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各地积极探索,以求应保尽保。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精准识别贫困户收入的诸多做法,比如驻村干部核实、甄别比对、民主评议、数据动态管理等,事实上对低保认定的工作都有借鉴作用。本报记者就此到国家级贫困县四川巴中市通江县进行调研,为低保认定引介经验。

  挨家挨户调查收入,仔细比对进行甄别

  杨柏乡双凤垭村第一书记杨永和回忆道:“去年精准识别贫困户,走得我一双脚板全是血泡。”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没有甄别出真正的贫困户,就无法使扶贫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去年,通江县开展3次扶贫对象甄别,要求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完成逐户核查。“每户的收入、产业发展情况等,都是核查重点。”杨永和回忆,在精准识别过程中,驻村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走上几十里地,而且要反复和村民做沟通。

  “国家多年的扶贫工作已经深入人心,有的村民对扶贫政策甚至了如指掌。”新场乡巴州沟村第一书记郭雄表示,贫困户能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帮扶,因此工作人员在走村入户过程中,也遇到过有村民不愿冒头露尖说实话的,“农村群众普遍不愿意对外人露富,就算家底殷实,有的也是瞒二说一。”

  不吃准情况,就无法完成对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国家的扶贫资源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下功夫不行。”通江县扶贫局精准扶贫中心副主任伍川介绍,全县的驻村第一书记在逐户甄别时,会依据县里的“八个比对”标准进行情况核实:与房管部门比对是否购买住房和门面房;与财政部门比对是否有财政供养人员;与交管部门比对是否购买小车、货车、工程作业车等,所有比对结果一律记录在册。

  走村入户将心比心,才能换来对村民的知根知底。“走访时遇到一户人家,不知有什么顾虑,就是不肯回答收入情况。”杨永和回忆,自己和村干部们反复给这户人家做工作拉家常,从国家的扶贫方针,到精准扶贫的意义,“不把你的情况记录清楚,我们就没法完成精准扶贫的军令状。”话说到这个份上后,杨永和终于取得了这户人家的信任,如实登记下家庭收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