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摩根大通共同主办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供需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并于当日正式发布了由清华和复旦两所顶尖大学共同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以及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挑战,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陷入劳动力总量不断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技能供求不匹配的发展困境,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和供给呈现什么特征?应如何缩小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口?针对上述两大问题,清华大学教授李强和复旦大学教授袁志刚共同领衔,带领京、沪两大顶尖高校研究骨干30余人通力合作,从技能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从公共政策、教育改革、公私合营等方面探索缩小劳动技能缺口的途径。该研究由摩根大通发起并委托资助。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李强发表了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型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的主题演讲,李强谈到,“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型对整个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短期内有利于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长期来看有利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培育和橄榄型社会的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步攀升,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毛入学率为5%-15%)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毛入学率为15%-50%),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和比例的提的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中低端产业比例占比过高,严重阻碍了高学历人才知识技能的发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也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难以形成。下一阶段,如何让劳动力的知识技能与经济结构相互匹配,是培育中等收入阶层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