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助产专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经济文化发展,我们的孕产妇死亡率近些年在明显下降。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它同样关系重大,从近些年红红火火的月嫂、月子医院可见一斑。然而在一片红火背后,决定孕产妇安危的关键人群——助产士,在我国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我国助产专业长期定位不清

  助产专业作为妇幼保健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展好坏关系重大。国际助产联盟主席Frances Day-Stirk介绍说,瑞典学者曾进行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随着受正规教育的助产士介入日益增加,孕产妇的死亡率呈线性下降趋势。这一发现直接引导了瑞典以及多个国家大力发展本国的助产事业。2014年世界助产状况报告指出,受过良好培训的助产士,能够帮助避免大约2/3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她们能够提供全面的性、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

  如今,孕产妇死亡率已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各国来说,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高质量照护,发展助产专业都是关键方法。

  在论坛上,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陆虹教授介绍了助产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早在1908年,中国就出现了助产士,而且对于助产士的立法经历了从《助产士条例》升级到《助产士法》的过程。当时助产教育是独立的教育模式,并且多以高等教育为主,助产专业规范、完整且清晰。然而,在1979年~2008年,多种因素导致我国助产士角色定位不清。助产士既可晋升医师,也能晋升护师,这使得助产士的职责变得很尴尬,晋升医师和护师都受到很大阻碍。个人发展前景不明确,直接限制了助产专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专业萎缩和退化的趋势。

  助产士队伍萎缩技术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