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5%的消费者仍计划保持或增加消费支出。然而企业想要吸引购物者,不是靠向他们推送产品信息, 而是要在消费者的生活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
中国经济继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GDP增速、工业产值、零售额和其他指标的每一次向上或向下的变动,就像用来占卜的茶叶,人们都想从中获悉中国经济的走向。同时,尽管目前消费增速轻度放缓,但中国消费者继续保持消费,消费增长仍在一 个惊人的上升轨道上。
据预计,即使中国的实际GDP增速进一步放缓至5.5%(低于官方预期),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仍将扩大约一半,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未来五年中国消费市场所带来的2.3万亿美元增量,相当于当下德国或英国消费市场的1.3倍。
中国的双速消费经济是未来增长的决定力量,上层中产阶层及富裕家庭将是整体消费的主要驱动者。上层中产阶层、年轻一代和高端服务业人士,将成为中短期内拉动中国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消费者一直想要升级消费。 对于商家而言,他们拥有多种机会吸引日渐成熟的消费者,并解决他们对当前生活的不满。总而言之,对于那些关注中国经济变化、并准备随之调整战略的企业来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期进行的消费者信心调查为他们带来了好消息。(参阅图1)
消费增长放缓,但整体依然强劲
在2016年年中,尽管其他市场经历放缓和波动,但中国的消费依然保持强劲。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家庭的名义消费增长率达到9.3%,而去年同期为8.6%,攀升速度超过2015年全年。从实际增速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我们预测,2016年下半年的消费增长会有所放缓,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关键的增长驱动因素——消费意愿正在失去动力。事实上,在第一季度的强劲增长之后,同比去年,今年4月和5月的零售额出现小幅下降。
尽管消费者信心稍有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关注的是消费“增长”的减速。 对于从快车道转向中速车道的消费者来说,2016年的消费总额将保持不变。消费者不会进行急刹车。消费增长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及其增加消费的意愿。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仍然很强:当前中国有超过40%的城镇家庭稳定处于中产阶层及富裕消费者群体。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相对较强,但从2007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家庭收入增速放缓,而这也反映了整体的经济形势。2016年,75%的消费者仍计划保持或增加消费支出,而2015年这一比例为81%。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家庭收入增长率从去年的9.4%降低至8.7%。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年内,有相当比例的家庭收入没有增长。今年,收入增长超过10%的家庭所占比例也明显下降,从38%降至26%。消费者对工作的担忧和对未来的焦虑情绪也在增加,表示担忧的受访者占比从20%增至25%,表示焦虑的受访者占比从22%增至28%。
收入下降和消费仍在增加表明储蓄增长可能会暂时放缓。消费者现在已有危机感: 在今年的调查中,更多的消费者把消费意愿和收入增长绑定在一起(今年的受访者占比为58%,2015年为47%,2014年为39%)。75%的收入高速增长的消费者预测,在未来的12个月内,他们的收入增速会下降。我们认为普遍的谨慎情绪和回归注重储蓄的意愿将成为一种常态。
由于家庭收入增长与工业利润周期同步,对于那些在工业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收入增速放缓更为明显,而他们占到城镇消费者总数的40%。(参阅图2)约有49%的消费者在过去12个月内收入没有增长,只有20%计划在2016 年增加消费支出。自2015 年以来,工业利润增长率一直为负数。我们可以预测,在接下来的6-9个月内,家庭收入和消费支出将保持低速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工业利润增长率反弹至7.4%,但能否保持还有待观察。
服务业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虽然近年来服务业的发展维持了整体就业的增长,但是服务业就业向低收入服务业转变的模式降低了收入增幅
。在2014年(最近能够提供数据的年份),85%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是低端服务业,而2013年这一比例为45%。这导致新岗位的平均工资下跌了20%。2014 年,低端服务业岗位增加了15%,主要是在中小型企业,而高端服务业岗位只增加了5%。低端服务业的月平均工资为3,174元人民币,仅为高端服务业(5,171元)的60%。
我们预测,消费增速并不会大幅下降,但在工业增长没有出现转机的情况下,消费增长也不太可能再度回到峰值水平。在中国,零售业和工业增长息息相关。这主要反映在31个地区(22个省、4个直辖市及5个自治区)的零售额增长模式中。仅有6个地区的GDP和零售额增长轻微下滑,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高端服务业就业岗位占比相对较高。11个地区的零售额增长遭受了大幅下滑,原因在于其工业领域的就业岗位占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