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合五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切实让学生体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面貌和家乡的可喜变化,学校利用国庆长假时间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的社会调查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填写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共有10个方面的内容,发出调查表230多份,收回225份,填写了的表格占70%以上。调查表多数是学生填写的,少部分是家长填写的。现将调查结果整理总结如下:

  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的破旧不堪,现在的整齐有序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过去的荒地沙坡变成遍野绿树。

  由不平的土路、自然路变成了柏油路。有的村子还出现了高速公路、铁路。即使是土路也平整了许多;过去遇到沙子就下去推车的现象不复存在。

  家里的交通工具由驴(马)拉车、为数不多的摩托车,到今天,摩托车已经很普及了,有一半以上的农家都有了小轿车、农用车,有的家庭的车辆还很齐全,有用于生产的,有用于生活的。

  住房的变化太大了,过去的土打墙房几乎看不到了,约有95%以上的人家都盖了砖房,由土木结构变成砖混结构,有部分农牧民家庭房子盖得很豪华,房子的面积也大了。

  前几年,许多人家只有一样家电,那就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如今,彩电、冰箱(冰柜)、洗衣机、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等全部进入了普通百姓家,有的家长还用了这样一个词--“应有尽有”,“城里人有的,好像我家里也不少什么。”

  生活中必须的家具,几年前,百姓家里可能有一张饭桌、几个凳子,还有碗柜(橱柜)、组合柜,现如今,沙发、电视柜、茶几、“高科技”的椅子、衣柜都在家牧民的农里摆上了。家长还写了“豪华家具”。

  穿着打扮最能看出变化,从粗布衣服、自制衣服、补丁衣服。一年四季一套衣服到四季都换新衣,进城买衣服,多数家庭里的缝纫机看不见了,穿衣讲究好看时尚。调查表中出现了这样的字眼--“和城里人穿的一样华丽”,“城里人穿什么我们穿什么”,“昨天老土,今天时尚”。

  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根本问题,用家长们的描述来说,过去吃粗粮,刚能添饱肚子,能吃饱就不错了。很多家长写变化时,有四个字--即过去时“黄米”,现在是“大米”;过去是“粗粮”,现在是“细粮”;过去是“玉米窝头”,现在是“白面馒头”;有许多家庭一年也吃不上几颗苹果,别说其它的果蔬,还有的家长说过去我家一年腌几缸酸白菜,这是后半年的命根子;如今,许多家庭秋季腌菜都是几十斤,最多也不过二、三百斤。有的家长还写道:过去过年就是一顿肉,而如今,过年不再那么单调了,七碟子八碗的。

  调查表的最后一项是人的精神面貌,还是摘抄表上的一些词句:昨天累得、饿得无精打采,现在住着好房、开着小车,精神自然好。愁眉苦脸—喜笑颜开、思想死板—思想开放、多方面发展、无精打采—容光焕发、整天为生活奔波—有了更多愉快的活动。起得早、睡得晚、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想干活想挣钱。精神忧郁、少精无神—喜气洋洋、祥和幸福。

  虽然这些语言没有深度,也不一定能准确地形容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但这些朴实的词句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变迁与发展。

  作为一次活动,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全面的了解中国农村的深刻变革,但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一些简单的词句描述中,隐约感到了父辈们过去的生活情境,也许能激发部分孩子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这就达到了我们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很多时间,我们将德育工作抓空了、调子高,但起不到实际作用,而这种看似很低调、平淡无奇,甚至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教育氛围的活动,其实,孩子们是有一些感受的,至少一部分孩子是有感受的,所以,我们认为德育工作并不是空洞无味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只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会挖掘出用之不尽的德育资源。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介绍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尤其是招生比例的扩大,高校相继推出勤工助学的策略。旨在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维持在校所需部分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保障大学教育的完成。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品尝了劳动的成果。开展勤工助学从长远意义讲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勤工助学活动是一项经历时间长,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直接为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服务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并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收益。勤工助学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不仅锻炼人的毅力,磨炼人的意志,更能激发起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大学生的可支配时间较充足,学业压力不是很大,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同时大学期间繁重的花销给有些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部分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了一些勤工助学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丰富了课余生活,减轻了家庭负担,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但是,校内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许多高校勤工助学体系有待完善,社会上一些岗位的需求不能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会成为制约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大瓶颈。

  二、调查概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引导大学生以平衡的心态和正确的途径进行勤工俭学;更多的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促进学校和社会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以北京各大高校大学生,分别采取随机抽样法和分群抽样法进行两方面不同的调查。对大学生有意从事勤工俭学的比例;

  勤工俭学工种的构成比例;勤工俭学的目的;对工作报酬的期望值等;商户使用大学生兼职的优缺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日后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调查问卷主观题的调查,勤工俭学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更加清醒的认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交到更多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艰苦奋斗的意识;自己培养独立意识和自力更生能力,补助日常生活费用等。同学们对日薪报酬的期望值大多在30-50元/天,少部分同学的日薪期望在30元以下和50元以上。同学们最希望做的工作非常广泛,包括营销、家教、临时促销、校园代理,学校各类助理、幼师、网吧管理员等。虽然同学们期望工作的面非常宽泛,但是大多数同学勤工俭学中最想做的工作主要分布在销售方面和家教这两大领域。

  三、主要观点及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和商户的调查,我们可以直观的对统计数据和结果进行方向性的了解和判断。

  大学生中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占到68%,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另外通过和没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交谈得知,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未来从事勤工俭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是现在还没有抓住过一些机会。

  在对勤工俭学工作时限的调查中,短期工占到了92.5%的绝对大的比例,长期工仅占到了总数的7.5%。这说明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连续性相当不好,大学生只能把握很少的机会来进行勤工俭学,缺乏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对勤工助学日薪报酬的调查中,我们通过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20-40元每天这一区间所占到的比例超过了70%以上。这一区间上下之外的高工资和低工资都不构成工资报酬分类的主流。

  对勤工助学目的的调查中,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所占比例为60.6%,提升自身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所占比例为77%,打发课余时间,使大学生活更充实所占比例为30.7%。积累经验成为进行勤工俭学的首要目标,另外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是重要目的之一。

  在对是否有必要进行勤工俭学进行调查时,86.3%的大学生认为进行勤工俭学很有必要,13.7%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同学认为进行勤工俭学没有必要。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勤工助学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发展前进过程中,已露出一些拌脚石。毕竟,勤工助学是一条正在探索的路子,只能边走边瞧,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如何引导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目前,勤工助学范围偏窄,岗位较少,稳定性差。勤工助学活动局限于家教、直销、做点小生意,学校提供的岗位如图书馆管理、卫生区清洁、助管教室等,从整体状况上存在范围窄、岗位少、稳定性差等特点。扩大勤工助学活动范围,尤其是得到企业界的帮助,有待急需解决。我校在将勤工助学推向校外之际,团委也可组织这样的“人才招聘会”,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组织。勤工助学活动使得少数同学被盈利冲昏头脑,学习与打工主次不分,更有甚者弃学从商,防患于未然也该做。当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及时发现解决。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旧体制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勤工助学,学校、学生、社会尚 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做法;我国现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劳动技能的欠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社会竞争尚感力不从心;社会 还没有形成大量使用钟点工的习惯。 勤工助学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有些大学虽已成立了勤工助学指导委员会,但尚处于起步之初, 真正面向社会,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担任中介角色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寥若晨星。这样使学生与企业之 间联系不够,信息不畅,直接导致大学生找工作难,报酬高低不便协调。这是造成大学生不愿参加勤工助学的 一个比较突出的直接原因。

  五、发展方向

  推进高校勤工助学的改革和发展是整个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近十年勤工助学的发展进程及教改形势,可以肯定地说勤工助学活动实现健康、稳步发展,基本解决大学生顾虑有望实现。但是,作为一项新兴事业,针对在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想“脱困”就得有新的思路:

  (一)、正确理解勤工助学。

  “助学”是“勤工”的直接目地,通过“勤工”所得劳动报酬帮助完成学业。二者相互影响,过份强调任一方面都不能达到目地。因此,正确理解勤工助学是走好这条路的关键。理解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涉及勤工助学活动的领导及参予这一活动的同学的正确理解。前者是基石。领导注意勤工助学活动发展的新动向,确定正确的方向,制定适时的政策,在他们的指引与策划下,勤工助学活动及其同学才能踏实地迈出每一步。同时,后者更不可忽视,他们是直接受益者,是主体,有了他们的正确理解才可达到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地,不然只能是前功尽弃。另外,还包括社会人士对勤工助学活动的理解。勤工助学活动的拓宽、健康稳步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保障大学生心灵没有创伤,利益不受损害。加强宣传,转变观念,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一个组织问题,更是一 个大学生通过服务于社会、增长才干,培养自主意识的过程。因此,学校、社会要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 教育使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二)、国家、社会、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庞大的大学生人群,解决他们所需的,我认为在所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能够承受的情况下为大学生多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只要鼓励与约束适度,其实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学生不言而喻,对企业聘用学生比正式职工的成本低,从而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国家或社会多创造多少打工机会能减少多少可能的人才夭折,以较低的代价为未来投下巨资。国家应该与企业界配合,创造良好的打工环境;同时国家还应该制定学生勤工助学相应的政策,以约束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想打工的心里坑害、欺骗这些同学。社会及学校需依照法律积极规范勤工助学“人才市场”,规定学生打工最低小时工资。学校应加快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例如积极推行实际意义的学分制,改革教学行政管理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大大有利于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处理学习与勤工助学关系上将有更大的自由度,也会吸引 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从而使勤工助学的资助学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作用得以充分、全面发挥 。提倡学生免修部分课程。应尽快设立勤工助学指导组织,完善有关制度,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起到沟通信息、协调二者之间 利益关系的作用,使勤工助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创造条件,扩大范围,面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为了扩大勤工助学的影响及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学校也可做一些宣传工作,让学生“打工”的重要性在学生、学校、社会各界之间达到共识,联合起来寻求发展、构筑人才大厦。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在世界发达国家充满争一流意识和站在发展前列的精神之际,我国也迈着改革的步伐跑步向前,转换教育体制。大学贫困生人群庞大,捐资助学、贷款已不能满足其求学所需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解开这道难题,只有凭借教改的东风,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勤工助学。当然,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包括前面提到的已暴露的问题。尤其是引导学生避开学习与打工的歧途。

  总之,勤工助学已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有发展和提高的问题。只有在有组织、有纪律的领导下,社会各界与贫困生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把这项有意义、有基础、有特色的工作坚持做好;只有在有引导、有规范的布署下,勤工助学才能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才能健康稳步地发展。发展勤工助学意义深远,全社会应联合起来,密切配合,促进勤工助学的成长壮大,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新的育人途径,推进教育模式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