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编6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钢城区

  调查内容:环境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放假期间,我对小区的垃圾清理情况及居民的生活垃圾的排放进行了观察,发现大多数人都不分类,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有一些人扔到垃圾桶外面,更有甚者直接放置在楼道门口或家门口,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使楼道中变得臭气熏天,也不美观。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垃圾的处理并不是很正确,也是因为如此,环境日益恶化,这是许多居民做的,也是所有居民都不愿看到的,维护环境卫生,特别是垃圾的正确放置和排放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做到的,正确地舆论引导宣传广而告之,可以约束大家的行为,由此可见,垃圾对于环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遇到好天气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低出门散步,我也不例外。我在南湖公园做了一次观察,发现沿河路上没有多少车,空气质量较好,上游湖中几乎没有多少漂浮物,湖中没有排放污水,湖水比较清澈,下游湖中漂浮物较多,生活污水排放较大,特别是沿河洗衣服的人很多,湖水下的泥土都是黑色的,寸草不生。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污水的处理不是很正确,特别是沿河的居民直接把带有洗涤剂的洗菜水和洗衣服水倒入湖中。据统计,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因淡水被污染而找不到可饮用水资源,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淡水,人们就会遭遇几乎是灭顶之灾。

  一些上班族或是图省事的人们早饭时一般都会选择小区门口的那些卖拉面、馄饨的铺子,我也会经常光顾。就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我发现那些铺子普遍会用一次性筷子,而且在盛拉面的碗上还套上一个塑料袋,等到收拾时就直接把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丢在地上也不清理,使马路不能保持清洁,严重危害了城市面貌和出行安全。通过观察发现,人们对于一次性筷子和白色垃圾的危害性还是认识不足。=据统计,我国森林采伐量大于可采伐量的百分之四十三,森林更新面积只有采伐量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五,照比下去,我们的森林将会在二十年内被吃光,而森林又是抵御沙尘的防线,可想而知没有森林的后果有多严重。

  雾霾,这是近来讨论得最多的话题,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是常出现于城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雾霾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放鞭炮、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是严重的原因。据统计,二零一三年一月,四次雾霾笼罩了三十个省区,在北京,仅有五天不是雾霾天。中国最大的五十个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个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有七个在中国。这种雾霾天气会造成出行不便,引发呼吸道疾病等重要安全隐患,人们对于这种现象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要通过多看新闻等途径了解雾霾天气,防患于未然。

  现今,大多数人的生活离不开电脑、电视、手机、电吹风等带电的物品,还有去医院做影像检查,它们都带有较强的辐射,但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在使用这些物品或进行检查时,往往会忽略了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据统计,暴露在辐射环境下的人进入深度睡眠需要更长时间,而且睡眠时间也缩短了。所以,人们在使用带辐射的电器时要做好一定的防范,电脑、电视不得同时打开,每天打开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电话在接通的那一瞬间,距离耳朵超过九厘米等。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言气氛 教育与环境 觉悟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我们的汉语,也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1973年12月18日,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汉语为联合国六种法定语言之一,其他五种语言分别为英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而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使中国走向世界的标识语言。从中也可以看出普通话多么重要。而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复杂,十分需要统一语言。因此,为了了解我县城乡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使用情况,20xx年九月至十月我对我县部分代表性的城乡小学不同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其中我采用了问卷、访谈、随堂听课等方法。此次调查活动让我更进一步了解普通话,同时也给我的职业生涯添了一道风景,让我多了一份责任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人们运用共同的语言来交流思想,才能互相了解和组织生产。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随着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对我们的普通话要求也越凸显出来。要提高国民的普通话水平就得从小抓起,从农村抓起。农村是我们普通话的薄弱环节,而农村小学则是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可是为什么如今的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依旧字不正,腔不圆,而且有许多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呢?故此次我通过实地观察、访问和问卷等方法,对我县部分代表性的城乡小学生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即使发现问题以及自己的个人意见。

  一、调查内容设计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是每一个中国的骄傲,是一个中国人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他人交流、交际的必备技能。但在沅陵县的广大农村,大多数小学生却因普通话的具体语境不良,学习时间不够和其他外部原因的影响,错过了学习普通话的大好时机,制约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教学及管理措施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我对县鹤鸣山小学、乡军大坪九校及筒车坪九校三至六年级共两百名学生以及六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对学生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部分交流,老师主要是访谈。

  然后,跟堂听课,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最后为了了解,还访问了一些家长。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发放试卷共两百份,回收及有效试卷均为两百份。(——表述交叉了,分开说。)这次调查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充分的成果,忧的是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天真可爱又冲满迷茫渴望的眼神,手中的试卷显得重了些。下面就部分问题分析: (——删去)

  学生

  1、1、在问及你认为普通话的重要性,96%的人认为重要,但在农村却有4%的人觉得无所谓。虽然只几个人,也足看出农村在这方面的淡视。

  2、2、 在城里90﹪学生会说普通话,有10﹪的学生不太理解普通话的意思,其实班上学生100﹪的学生都会说普通话,只是有个别学生发音不太准而已。而在农村既然有20%的人和老师、家人等说普通话特别别扭难受。这能说明什么呢?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79﹪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普通话,例外有21﹪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提

  醒下才能说普通话。不说的理由就是不会说就不愿说,不喜欢普通话就不愿意说。

  4、18﹪学生在课间能与同学交流使用普通话,也是偶尔会说,偶尔嘣几

  句,一般不会坚持一天。有82﹪的学生在课间不使用普通话交流,因为普通话说的不流利也就不愿意说,思想意识不强,习惯问题认为本是农村人就应该说土话,没有人说就是说没有好的环境影响。

  5、68﹪的学生在课后与教师交流时不用普通话,原因是用普通话说不清楚要说的话,没有习惯说普通话,意识不强。

  6、89﹪的学生在家与家长交流不使用普通话。原因是家庭的影响,家里人都不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没有习惯说。思想意识不强,认为说普通话没有必要,在家说土话家长都能听懂。想法也不对认为说普通话不舒服,别扭。

  7、听到老师用方言上课,有40%的人觉得很亲切,却只有28%的人说老师不敬业

  8、100﹪的学生认为说普通话是好事,这样看来想改变现状还是有机会的。

  老师

  城里:课堂上都用普通话,平时有和老师用方言交流,学校方面也比较重视,经常举行一些如诗歌朗诵等活动。

  农村:部分用普通话,其他用方言,觉得好交流一些,学校的要求不是很强,但理论上要严格要求,希望有待加强。

  家长:52﹪的家长不会使用普通话,48﹪的家长会说普通话。但62﹪的家长愿意说普通话,38﹪的学生家长不愿意说普通话。

  二问题反思

  1、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良

  孩子的家长基本都是农村人,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更没有意识要说普通话;并且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很多,多数家长是接受文化教育不高,有的甚至有没踏过学堂门。在学校,老师的年龄普遍偏高,教学也比较古板,思想教落后。教师只要求在课堂上说普通话而且要求不严格。在我随堂听课的时候有的老师整节课下来没有一句普通话,全是地道的方言。教师在课堂上听学生发言更注重的是答案,而不会太在意普通话是否正确。在课后教师自身并不太要求自己说普通话,更不会要求学生在课后与教师交流要说普通话。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平时能说普通话,教师在课间也能要求学生普通话。

  2、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时间少,无法进行规范的学习

  农村学生接触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阵地是学校,而在实际中,学生学习普通话和运用普通话,也只有学校这一唯一的堡垒,学习的时间也仅限于在学校上课的几节课。除此只外,再也没有学习的场所和学习的时间。仅靠每节课的几十分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训练技能,完成各科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学习普通话也只能放在附属的位置。如此的普通话,普通话水平难以提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3、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意识不强,认识不够

  学生认为没有说普通话的必要,认为别人能听懂就行,不需要时时说普通话。大家不需要说,就可以不说。个别人认为说普通话很别扭,不舒服,不好听。对普通话不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要改变这样的想法。

  4、对说普通话产生惧怕感

  大部分学生认为说普通话很难。自己不会组织语言,不能正确、流利地说出想说的意思,想表达的意思。又没有人正确的引导鼓励,长期就形成了你不说,他不说,大家都不说了。对自己说普通话的信心不足,也不能试着去克服这些困难能坚持说普通话。

  三、对策与结论

  一 改变学生和家长对普通话的认识,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俗话说:“认识是一切行为动机的开端。”学生要学好普通话,需要有正确的认识,需要有较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家长虽不能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但不为学生学习设置障碍也算一种支持),要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需要整合社会的力量。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因普通话不过硬或不会,在外地与他人交流时“不方便”、闹笑话者不乏其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充分使用这些“活教材”,搞好校本开发,或让他们“现身说法”,或编辑教材印发,让学生和家长在一笑之余,有所感触;充分发挥学校的文化传播的阵地作用,加强对普通话在交际中的实用性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普通话的认识,营造适合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良好环境。

  二 改革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方式,搭建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学校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阵地,学校对普通话重视程度高低,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具体语境的好坏,决定学生学习普通话效率的高低。为改变现状,学校应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搭建平台:首先,在校园内倡导一律使用普通话,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运用的空间;其次,加强校园普通话学习的环境建设,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搞好语言角、学校广播室的建设使用,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再次,开展丰富的语言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丰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

  三 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视、广播在不断改变农村的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拓宽了渠道,学校与学生家长通过家访、家长会等达成共识 ,让学生有意识的通过看新闻等方式学习普通话,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学习普通话,“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四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支高效的普通话教育队伍

  各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的加强普通话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方法,更正学生的方言习惯都需要过硬的普通话知识,学校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只有加强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对学生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有学生所属的具体语境的原因,也有所在学校的原因,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需要从改变学生的语言环境入手,从改变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入手,从改变学生的所在学校的普通话教育推广方式入手让我们一起努力,放扬我们我们的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