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院士在唐氏中医药发展奖颁奖典礼上的答谢词

时间:2021-08-31

  尊敬的王国强副主任、张伯礼院长、

  唐氏中医药发展奖评审委员会各位专家、

  各位来宾、各位同道:

  由于公务原因,我无法亲自到会,故请我的同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陈国强教授代为宣读我的答谢词,请各位谅解。

  首先,请允许我向评奖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授予我第六届唐氏中医药发展奖这一重要学术荣誉,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我也想向唐仲英基金会表示由衷的敬意,因为基金会一直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给予宝贵支持。借此机会,我还特别要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过去的60年是中医科学院注重传承、勇于创新、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60年。令人无比欣慰且振奋的是,恰在建院一甲子之际,屠呦呦研究员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里程碑式的60华诞最好贺礼,也是对中国科学家在艰苦环境下努力奋斗并通过中西医融合取得突破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更是未来中国学术界厚积薄发的先声。

  和青蒿素的故事一样,我们的工作也是通过东西方医学的融合汇聚,经过4代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才最终走出一条新路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血液学研究团队就从祖国医学中的“改邪归正”的理念出发,发现全反式维甲酸能够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临床完全缓解,使癌症的诱导分化治疗成为现实。但大多数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后复发并产生耐药性,联合应用化疗后长期生存率可达50%。进入90年代,当我们了解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先生等医学同仁利用以砷剂为主要成分的癌灵一号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同一类型白血病患者且取得一定效果的信息后非常高兴,就此与张先生等同道开展了精诚合作,研究砷剂治疗此型白血病的作用原理和临床效果。我们在全面研究静脉注射砷剂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的基础上,利用砷剂治疗对维甲酸耐药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同时,在世界上首次阐明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机理。然而我们发现单独使用砷剂长期治疗后,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耐药性。2000年以来,我们通过持续深入的大组研究,发现维甲酸和砷剂合用的方案可使90%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获得治愈,证明了此方案的长期安全性,并明确了两种药物通过不同机制靶向作用于该型白血病的致癌蛋白PML-RARA。我们也有幸应用系统生物学手段对复方黄黛片“君、臣、佐、使”组方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机理进行了整体解析,促进了以硫化砷为主要成分的该口服复方药物在国内外的推广。这些成果使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国际上癌症协同靶向治疗的成功范例,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