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会悼词

时间:2021-08-31

【热门】追悼会悼词11篇

  为对逝者表示哀悼,常常需要准备悼词,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的悼念性文章。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悼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追悼会悼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追悼会悼词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在这个翠柏凝春、天人同悲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齐来到这里送别我们的一位挚友、一位朝夕相处的同事、一位英年早逝的教育界的精英XX同志。

  此时此刻,亲人掩面,朋友伤怀,同事哽咽。在此,请允许我代表XX小学的全体师生及XX镇全体教育界的同仁向华文同志的亲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我们无法相信,我们也不能相信这一沉重的事实。教室里他那活泼生动的话语,操场上他那舞动身躯的英姿,办公室他那奋笔疾书的身影……无一不浮现在我们眼前,曾经如此鲜活的他,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老天真是不长眼啊!!!

  往事依稀,泪眼朦胧。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他的思念。

  XX同志生于XX年XX月XX日,XX年毕业于XX师专(现XX学院)同年被分配到马口镇马口中学任教,其后又调入窑新中学,XX年调入XX小学,担任教务主任至今。

  对工作:他充满激情,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大公无私。

  对同事:他不存欺心,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和蔼可亲。

  对学生:他充满爱心,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德艺双馨。

  对妻女:他饱含深情,寸草春晖,舔犊情深,相敬如宾。

  对父母:他倾注孝心,箪食豆羹,仁义慈孝,常怀感恩。

  树欲宁兮,风不止,子欲养兮,亲不待。长生百年岂足,哀哉天降不幸,竟然撒手长去,留下满目凄清,XX同志走了,带着对美好人生的无限眷恋,永远地走了。从此,女儿失去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妻子失去了一个温情的丈夫,父母失去了一个孝顺的儿子,学生失去了一个敬爱的老师,我们失去了一个好伙伴,马口教育失去了一个才德兼备的好教师,高风传乡里,亮节启后人。他音容虽逝,但德泽永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作丹心照汗青。XX同志43个年轮的人生之路是所有相知、相识人永远的遗憾、永远的伤痛。但是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敬业、对老人的孝敬、对家庭的负责、对女儿的关爱、对朋友的坦诚,则永远铭记在亲朋好友的心中。青山永在,英名长留,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事业未捷身先逝,常使英雄泪沾襟,此时此刻,XX中心初中的领导为你送行来了,XX小学的同事们为你送行来了,兄弟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为你送行来了,你的亲人为你送行来了,你的朋友和同学为你送行来了!

  长歌当哭,逝者逝亦,生者善之。XX同志,你就安心的去吧,要相信,你的女儿一定更坚强,亲友一定更和谐。

  天堂路远,愿君一路平安。

追悼会悼词2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为上海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市教委教研室原副主任、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樑先生送行。在此,我谨代表市教委教研室,对钟樑先生的离去表示深切的悼念,对钟樑先生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顺请节哀顺变!同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所有领导、来宾和钟樑先生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我相信,钟樑先生地下有知,也一定会为大家的到来感到欣慰!

  陈钟樑先生祖籍广东番禺,1937年9月15日生于上海,1959年大学毕业走上教育岗位,曾担任上海市光明中学语文教师,黄浦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上海市光明中学副校长,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教研室副主任。

  几十年来,钟樑先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努力进取,以他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精湛的专业能力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他所在单位、他的同事、他的无数弟子、学生的高度评价。为此,钟樑先生于1981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人民教师,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1998年,钟樑先生退休了,但实际上是退而不休,始终奔走于大江南北,沉浸于学校课堂。上课,评课,讲座,指导,撰文,著书,为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硕果累累。为此,20xx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直到前几天,古稀之年的钟樑先生,还在指导青年教师。

  我们常欣慰于钟樑先生的康健,敬重于钟樑先生的执着,钦佩于钟樑先生的渊博,感念于钟樑先生的乐观,我们以为,钟樑先生还将陪伴我们许久。然而,就在三天之前,钟樑先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公元20xx年1月5日上午10点25分与世长辞。他的家人痛失了一位好丈夫,一位好父亲,(一位好爷爷);我们痛失了一位好同事,一位好师长;我国语文教育界痛失了一位好老师,一位好战士!

  钟樑先生是一位求索者,他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又十分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因而,无论在实践探索还是理论建构上,他都有突出的贡献。

  钟樑先生曾提出一个观点,认为20世纪的中国,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认识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20世纪初,从“文学型教育”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十多年,从“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他进而指出:“人们没有理由不期待着语文教育的第三次更为壮观的转变,转变为‘语言——人的发展’,以此设计语文教育的课程与教材、教法与学法、测试与评价等等方面,促使语文教育全方位的改革。”他的题为《期待:语文教育的第三次转变》的文章虽然不长,但是闪烁着求索者耀眼的思想火花。

  钟樑先生是一位播种者。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用自己整个生命留下了一座师魂的无字碑。

  他用自己的心血作灯油,点亮过多少在蒙昧中摸索探路者的明灯;他用他那个并不伟岸的身躯作柱樑,为多少学生撑起了一方明净蔚蓝的天空。他数十年如一日,无论作为教师还是教研员,始终不忘三尺讲台,不忘春风化雨,启迪心智;51年教师路,风雨兼程,培育桃李,他描绘了一段精彩人生。

  钟樑先生是一位引领者。他始终关心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在青年教师眼中,他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学者,是一位心静如水的老人,还是一位纯真俏皮的老顽童,他以他的睿智与博学,和蔼与低调,诙谐与真实,引领并陪伴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东方教育中心副主任、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华中师大、四川师大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众多的“头衔”正是人们对他作为引领者的认可与信任。

  “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那就是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情系民族教育的需求、孜孜不倦求学上进的职业精神,是诚心待人、热情助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他既做授业的经师,又做处世的人师。正像人们常常感慨,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钟樑先生却用自己的努力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安息吧,钟樑先生,愿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