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2)

时间:2021-08-31

七、中元节

  (一)节日介绍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日),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二)节日别称

  盂兰盆节、鬼节、七月半。

  (三)节日习俗

  放河灯、祭祖、焚纸锭、做茄饼、祈丰收等。

  (四)相关诗文

  (清)王凯泰《中元节有感》:“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唐)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转虚空。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八、中秋节

  (一)节日介绍

  农历八月十五,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

  (二)节日别称

  仲秋节、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月夕、月节、八月半等。

  (三)节日习俗

  赏月、祭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四)相关诗文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九、重阳节

  (一)节日介绍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二)节日别称

  重九节、菊花节、登高节、老人节等。

  (三)节日习俗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四)相关诗文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唐)王缙《九日作》:“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十、腊八

  (一)节日介绍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二)节日习俗

  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三)相关诗文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十一、小年

  (一)节日介绍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二)节日习俗

  祭灶王、扫尘土、吃糖瓜、剪窗花等。

十二、除夕

  (一)节日介绍

  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即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

  (二)节日别称

  大年夜、除夕夜、岁除。

  (三)节日习俗

  年夜饭、通宵不眠、守岁、祭祖、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挂灯笼等。

  (四)相关诗文

  (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宋)苏轼《守岁》:“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相关文章:

1.文学常识重要考点精编

2.关于中考考点文学常识梳理

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考点

4.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考点汇总

5.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总结

6.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

7.高考语文核心考点文学常识

8.小升初的语文常识常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