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可贵作文(2)

时间:2021-08-31

  读了《巨伞下的城市》随想(四)

  最近,我读了《巨伞下的城市》,感到有些话想对人们说说。的确,那座小城的人们是很聪明、很能干的,居然能够做出一把巨伞,把整个城市盖了起来。钦佩之余,我也想到了坏的一面。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的。正像那些卫生学家说的_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必然能够适应各种恶劣气候,而那座城市的男女老少统统躲到巨伞之下,就好像生活在温室之中一样,天长日久,对人的健康就会产生不利影响。我赞同那些卫生学家的观点_人,还是要亲近大自然。

  从古到今,人类都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自然总是慷慨地给予人类越来越强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越来越进步。比如,北极圈的寒冷按理说对人是很不利的,但是生活在那里的爱斯基摩人却在寒冷的环境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存本领,而且普遍长寿。又如,住在赤道附近的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耐热力,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就比平原地区的人更加适应高山缺氧的环境。所以说,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由于生活条件的迅速改善,人类的适应能力反而越来越差。例如一些汽车司机,连走路的本能也逐渐退化了。你看他们,即使几分钟的路,也不肯自己走。因为坐车赶路比较省力,况且车里有空调,冬暖夏凉,十分安逸。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肚皮越来越大,双腿越来越软,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逐渐丧失了。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吧,他们那时候的生活条件的确很差,但是他们的生存能力可比现在的人强得多。让现在的汽车司机回到远古时代试一试吧,别说抓不到什么猎物,就连能否从毒蛇猛兽的嘴边逃掉也成了大问题……

  我们青少年不能追求安逸,不要生活在“巨伞”下,不要生活在温室里,要学会亲近自然,学会在大自然的风风雨雨里茁壮成长。

  亲近自然(五)

  春天,梅花似雪,“万树梅花三里路,断人行处一人行”。夏天,枇杷金黄,“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溥溥”秋天,板栗票箱,“尝新掘泥笋,代饷剥枯栗”冬天,红桔累累,“浸月冷波千顷雪,苞霜新桔万株金”。 这就是东山_一个花果丛林为主的自然景观和明清古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月月有花,季季有果。这花花果果,既装点了东山的山山水水,又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东山还是誉满天下的鱼米之乡,银鱼、白虾、梅鲚鱼是驰名中外的“太湖三宝”。除了吃的还有东山的悠久历史,紫金庵的南宋彩泥罗汉等。这么美丽的地方你怎么能错过呢?席家湖外杨家湾,百亩新园迤逦开。斗起层楼疑殿宇,平铺云石作阶台。长堤一带栽新树,堤内凿池深几许?嶙峋石骨砌栏干,曲折回廊避风雨。枕流凝土架环桥,圆桂双耸接电燎。山气遥通金岭脉,波光近映太湖潮。

  这首诗是诗人朱润生状写启园风光的。院内有融春堂、如意小院、翠微榭、涵影池、坐金亭、环翠桥、震泽楼、镜湖亭等诸多景色。启园内可以说有三个宝贝:柳毅井、御码头、杨梅树。柳毅井,柳毅井又称柳毅泉。井看似不深,俯身探手可掬,然而常年旱涝无盈涸,风摇亦不混浊,水质甘甜可口,是东山五大名泉之一。杨梅树,听说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南巡来到东山,见此百年杨梅树型优美,苍劲古拙,逸趣横生,因此这棵杨梅树保留到现在。如今,古树更深野猫,每年硕果累累,杨梅成熟后,呈紫黑色,酸甜多汁,为杨梅中的佳品。御码头,深入湖中一百米,码头顶端筑有通湖亭,亭内选有康熙御笔的“翠色满湖”。御码头旁为骆驼山,系湖石假山堆筑而成,因状如骆驼而得名。东山真美啊!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离开喧闹的大城市_上海,到小山村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心不是大有帮助吗?领略美景之余,也多亲近自然。唉,真是一举两得!

  亲近自然(六)

  喜欢自然,喜欢绿水青山,这是大家的共同点之一,这次我们办公室搞的烧烤活动也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亲近自然的快乐。

  分工合作、分头准备,这是我们这个集体较强的组织能力的体现,从昨天下午到今天早上,各项工作准备得有条不紊,9点二十分左右我们的车驶向型塘。丁老师的工作做得很认真,为我们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过了型塘岭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

  我们的准备之充分让参加的二十多个人都十分满意,不仅有专用的车辆,还有专门的烧烤师傅,还有非常充分的后勤保障,更为惬意的是烧烤的地方、天气真不错。烧烤地乃山清水秀之地,一旁池水清清,背后傍山依依,眼前一马平川,田地村庄尽收眼底,远处绿竹生意,黛山含笑,更喜的是天作大美,既无烈日,又无淫雨,只觉得和风吹拂,草翻水漾之处,山里的一切让大家都充满了快意。

  最喜的是孩子,一路上摘一些东西,如野花、小草,特别是那大红色成熟的野草莓散发着诱人的光彩,点缀在路边的草丛中,与蛇果形成热烈竞争,因为它们的形色很像,人们容易搞混,只能根据其花托上细叶的样子来判断了,不过,山里出去的老师们一眼就认得出,让我也长了见识。它们在一起时往往一大片都是的,成熟的样子非常可爱,可能是现在山里的孩子也不屑于这些野果了,可能是山里这样的野果太多了,才让它们如此旺盛自由地开着,我们的到来无疑是它们生命的一次重创。

  山里的蚂蚁大得惊人,不知是自然条件下丰富、健康的食物的关系还是山里的地理、环境的特点让它们长得如此粗壮,与城市里的蚂蚁比起来,就像是两种人一样,一类是养尊处优、营养很好但又发育过早而变得细小的个子,尽管吃了很多激素或增高剂仍不见得真正粗壮,白胖精干的样子,行走起来灵活有余,吃苦和耐力却差得很;另一类是在泥水和草木中成长,虽是粗茶淡饭,却也吃得结实丰腴,少了束缚,多了自由的奔走和玩耍,壮实得很。小孩子喜欢捉这些小东西,他们对一切生来有生命的物体充满了好奇和亲热,同去的五个孩子都很喜欢,大的自己去捉了,小的也跌跌撞撞地要加入这个队伍,却还要父母拉着,小蚱蜢、小蟋蟀逃得欢快,他们追得不亦乐乎。

  烧烤很是快乐,大家一齐动手,在一旁的池塘里洗了,因陋就简地搁在啤酒箱上切好,用竹签串好就可以交给师傅烧烤了,他是专业的,所以烤得好吃,只是我们切的块太厚太大,烧烤起来就不能均匀地同时熟起来。到烤了差不多时,我们就地取材,搬上几块石头作凳,边喝边吃边聊,另一边烧烤师傅还不停地为我们忙着,几个妇女在那里一起帮忙。就着山水的清爽,我们快乐地融在自然的怀抱里。

  这里是丁老师老家的山林,山里的人都熟悉他,也有人挖了笋来卖的,很便宜。我们看见山里长了很多的野桑树,全都无人摘过,叶子大得像蒲扇的也有,我给儿子摘了些,以让家里的蚕能饱餐终日。在柯桥的话,一些很小袋的桑叶就要卖一块钱,上次给家里的几条蚕买了好几块钱的桑叶。这里摘的一些桑叶在柯桥就可能卖到十几二十块的。

  我拍了很多山里的风景照,因为喜欢这样的感觉,在热爱中我又不免一种担心,我担心这样的自然会越来越少,毕竟人工雕琢的东西是生硬的,而这样的天然又会因太多的人的光顾而变味。

  自然最可贵。

自然最可贵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