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作文(一)
种子与黑暗抗争而生根发芽,蚕蛹冲破束缚而破茧成蝶,生命不屈服于苦难而获得发展。然而,在这史诗般的过程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倒不是那抗争,而是它的起点——决定走向另一个自己的瞬间。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敢于走向另一个自己。
试想,如果种子安逸于土壤的温暖湿润,或惧怕于破土见日的遥遥无期,可还有后日的浓绿芬芳?人也是一样,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处境的低位,才能开始筹划更好的未来。但人也是易于骄傲自满的,骄傲而不足以认识到自身的缺失,自满而不足以产生寻求更好生活的强大动力。汉高祖刘邦青年时本是个游手好闲、被认为“不足以继承家业”的败家子,却有幸当上了亭长,按理说应该知足常乐,得二两酒钱打发日子就可以了。但秦皇出巡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低微,而萌生了“大丈夫之志”,才有后来的斩蛇破县,楚汉之争,建立汉朝。若刘邦满足于当亭长的安居乐业,惧怕于兵败惨死的下场,历史便会改写。
敢于走向另一个自己,需要极大的勇气。一是否定自己的勇气,二是重建自己的勇气。否定自己,就如廉颇请罪,周处改过,需要背负耻辱。如果故作矜持,不愿放弃自己坚守的思想,就只能像晚清的顽固派一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消亡,重建自己,便要面对未知的迷茫,好似身处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境地,只有不惧怕失败的勇气,才能引领人走向另一番天地,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走向另一个自己,有像种子发芽一样的悄无声息,也有像凤凰涅槃一样的轰轰烈烈。敢于走向另一个自己,并不是追求彰名立世而故作与苦痛挣扎的姿态,而是对过往的诚心忏悔,对未来的坚定希冀,是耐得住嘲讽与寂寞的转变。 人由幼稚走向成熟,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作为青年人的我们,正处在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最自信、最叛逆的阶段。敢于走向另一个自己,敢于抛弃幼稚,走向成熟,对我们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成长途中走过艰难经历了黑暗的洗礼、泥土的挤压,种子才得以胜出强壮的根须、柔嫩的枝杈;体会了韧丝的紧缚、挣扎的艰苦,青虫才能过拥有娇嫩的翅羽飞翔的资格。恰如刘墉所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他们突破了艰难、经历了疼痛,终于成就了辉煌的转变。
在荆棘中越过艰难,于泪水中忍受伤痛,是每一个人走向一个全新的自己所不可或缺的过程。
古人云:“无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难的磨砺塑造了人的未来,给予了人蜕变的资本,实现了凤凰涅槃的关乎成长的梦想。
从受人嘲笑的小孩到一个苹果砸出伟大理论的牛顿,从沦为马前奴到大败吴国的勾践,从卑微女奴到二十年独霸后宫的卫子夫,从“失足少年”到舞台上弹着吉他成就了梦想的齐秦……万千人见证了他们那充满艰辛的成长的路,见证了他们怀揣疼痛迈步向辉煌的人生。或许就好像塞万提斯说的那样——“艰难是带了面具的大幸。”这些人经受了破茧的痛苦、烈火的洗礼,他们遇上了秉承守住了难以想象的苦难,因而走向新生、走向格外绚丽的未来。
艰难不是没有尽头的,相比之下,它更像是峭壁上带刺的藤蔓,虽让我们流下了泪水与血汗,却能助我们登上顶端。“不经历风雨,如何看得见彩虹。”若非经历了难以忍受的磨难,也无法成就了刘彻“千古一帝”的盛名。他有过备受冷落的童年,他曾是只能躲在角落仰望父亲的少年,他走过黄袍加身却握不住实权的日子,他承受过内忧外患夹击的痛苦。过多的艰难在刘彻身上留下了冷酷、多疑的伤疤,同时却也让他脱胎换骨,由昔日软弱少年一步步迈向那威严的皇帝,在苦痛中实现了天之骄子的“破茧”、“涅槃”。
雪融化之后是什么?不是水,是春天。冬与春的转变在经历过冰雪与严寒后格外美好。蜕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途经了荆棘缠绕的苦难,走向另一个全新的自己、全新的未来。
成长的途中,我们走过了艰难、路过了晦暗,苦难终许我们一个血泪浇灌出的光明未来。
生命之花,绚烂多姿。每朵花都有其美艳之处,每个生命都有其精彩之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花发出其最诱人的芳香?我认为,这需要我们走向优势的自己。
因为风,花种被带到了世界各地。也许我们不能选择何时起飞、何时落下,不能选择我们生命初始的环境,然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哪里都有阳光雨露,哪里都有鸟语花香,如何利用它们、享受它们,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当我们的选择契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时,我们的生命之花必定光鲜夺目。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诸多选择,都有许多从曾经的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机会。只有我们抓住机会,在每一次转变的选择前,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利用这些机会让自己不断趋向自我的优势,逐渐走向优势的自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或许我们可以从陶渊明身上获得一点启迪。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成为诗人之前曾一度陷于苦闷之中。希望为官的他在仕途中看到了官场的昏暗,心生无奈,后又遭贬,则更为痛苦。但陶渊明适时地正确地选择了走向优势的自己。他凭借内心深处对人生的淡泊情怀及对田园生活的独特感悟,走入田园,专与诗作,最终成就了《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千古名篇。陶渊明这次智慧的选择与转变,使他的文学才华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古代文坛。
回到当今社会,走向优势的自己仍非常有现实意义。我们每个华人都为刘翔所创造的跨栏成绩而自豪,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刘翔最初是一名跳高运动员。这是刘翔在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中,选择走向优势的自己,并艰苦努力,才取得了他如今骄人的成绩。试想,如果刘翔没有选择走向优势的自己,我们怎能看到今天的体坛神话?
由此可见,走向优势的自己,是我们一次蜕变成蝶的机会。选择走向优势的自己,就是选择向人生的辉煌更近一步。
种子冲破大地的羁绊,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蚕蛹冲破蚕丝的束缚,才化身为身姿漫妙的蝴蝶;天空要经历乌云的笼罩,才能展现出多彩的虹影??生命只有走向另一个自己,完成了蜕变,才能彰显出生之美丽与灼人。
范蠡在完成帮助勾践灭吴的使命后,功成身退,走向了另一个自己——陶朱公。这一过程是悄然无声的,但却涌动着智慧,完成了蜕变。试想,如果范蠡继
续在勾践身边,以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君主之心,他想必是逃脱不了杀身之祸的。而陶朱公后来却富甲一方,备受尊敬,其三散家产的佳话也流传至今。
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典籍,对佛教在中原之盛传具有奠基地位,亦是经过一次自我的超越,而在史册中灼灼耀眼。鸠摩罗什原是龟兹国有名的法师,当时举国信奉小乘佛教。而在其游历各国时深受大乘佛教之感染,毅然改教,不顾反对。大乘与小乘之别即在于,小乘只渡己,而大乘则渡人,具有普渡众生之情怀。他在无数次论辩后,终于走向另一个自己——宣扬大乘佛教的法师。倘若他不经历困苦,改信大乘,也许终生只是西域小国一位小有名气的法师。而且从历史潮流来看,大乘佛教更慈悲,符合历史的发展。鸠摩罗什超越自我,成为中原佛教之鼻祖,让生命更有了意义。
三毛,本是台湾一名作家,却发现了大漠之美,在无情广袤的撒哈拉中她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走向了另一个人自己——一名坚韧内敛的女子。她的文字中逐渐多出一份沧桑,多出一份野性,更迸发出一种自然生命力的强劲。这蜕变的过程也许撕心裂肺般痛苦,却让她的情、她的影、她的文字流进人们心坎中,镌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走向另一个自己,生命从此变了个模样。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如范蠡、鸠摩罗什、三毛这般光亮耀眼,但都是生命的一次历练,一次蜕变。走向另一个自己,亦是对自我的超越,等到苦难都过去,我们都是更好的自己。走向更好的自己,是一种生命的张扬,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亦是彰显生之韵美之过程。
凤凰经历五百年的涅槃,浴火重生,一飞冲天;胡杨经历上千年的坚忍不拔,扎根沙漠,献上绿荫;蛹经历痛苦的蜕变,冲破束缚,破茧成蝶。天地间之大勇者,其所挟持者甚众,其志亦甚坚也。走向另一个自己,所需要的凌驾于时间的决然与勇气,又有几人能体会?
走向另一个自己,也许轰轰烈烈。大马哈鱼逆流而上,突破重重阻碍,在上游的空中跃出完美的弧线。难以想象它是抱着多强的信念,才逃离了捕食者,穿过了急湍险流,挤过了石罅,完成了自我的转变,在上游孕育自己的后代。回观历史,勾践的自我转变不可谓不壮美。本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然而他用超人
的意志忍耐了重重折磨,,甘为车马,尝粪试药;然而最终一雪前耻,报仇雪恨。他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国君,也成为后世人心目中坚韧不拔的道德标杆。李白本是御用文人,生活骄奢,但他却放弃官位,游山玩水,对月独酌。从社会走向自我,从物质走向精神。这份对心灵的坚守让盛唐诗文盛开一朵奇芭,让我们为之感动和庆幸。他们走向另一个自己,也是从时代逗点走向了历史长河。
走向另一个自己,也许悄然无声,当屈原投身汨罗江的刹那,只有滚滚江水静静地目送一位奇才的陨落。当林和靖转身走向山林时,只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与他为伴。然而,人生的蜕变不需要言语,因为历史会为它诉说。屈原在走向江边时,同时走向了“不以察察之身处汶汶之世”的高洁自我。林逋在远离世俗的同时,更贴近“梅妻鹤子”的自我精神追求,当他们走向不被众人理解的自我是时,那份决然,需用多大的勇气才能驾驭?
走向另一个自己,完成的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一次灵魂上的升华。纵使前方有“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崇山,我们仍需坚守自己的信念,鼓起勇气,去寻找前方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向另一个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得以无悔。
走向另一个自己,让生命的广度得以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