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里偷闲拜读了《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励志书。
这不是一本新书,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这本书对于职场中的我却变得尤为重要。
这书名乍一看像是朋友之间用于勉励的极平常的一句话,听来就像“加油”或者“好小子,有你的”那么自然,亲切,但细品起来,这书名倒仿佛是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谁都渴望成功,但似乎谁都摸不准成功的脉络;与其裹挟在追逐成功的大军里茫然前行,还不如冷静下来,自己跟自己比上一比。
作者是少数几位在大洋两岸都取得过杰出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与普通科学家或企业管理者不同的是,李开复博士总能在繁忙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将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对中国青年学子的关怀和教育方面。在此前几年的时间里,他亲自写给中国学生的四封公开信文笔亲切,说理谨严,感人至深,李开复博士亲自创办和主持的“开复学生网”更是成为了无数逡巡和徘徊在学业与生活之路上,渴望追寻理想、赢取成功的中国学子的“心灵课堂”。
20xx年9月,李开复博士专门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们撰写了成功指南——《做最好的自己》,在“真诚”这条贯穿全书的主线上,李开复博士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影响自己成长或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实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们公开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临几次重要抉择时的心灵历程。当我读到他为了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放弃原专业的学习时,我被他追寻理想的经验与方法所折服和感动;当我看到李开复博士在导师罗杰?瑞迪的鼓励下向着陌生的科学领域坚定前行的时候,我似乎听到一个成功的科学家用真切的话语鼓励我说:“嗨,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做到的”;当我从其他资料中获悉,李开复博士为了决定是否回国创业,竟然使用“利弊对照表”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理想和目标的时候,我不仅会为李开复博士心中深藏的爱国情结感动不已。
首先,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或许你没有怡人的相貌,没有动人的歌喉,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也许理想和现实总存在着差距。那么,面对这些,你是无奈,是悲痛,还是积极进取?我想每一位有上进心的人都是不甘沉沦的。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每天挑着两只木桶上山担水,一只木桶完好无缺,一只却有裂缝。每次主人挑水回到家时,好桶里的水总是满的,坏桶里水却只有一半,坏桶因此黯然神伤。但是有一天,主人忽然发现,在山路的左侧,也就是坏桶所在的那一边开满了小花。而右侧却没有。原来坏桶一路洒出的水正好被种子吸收,才开出了花朵。有时候残缺也能创造种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残缺的木桶,因此,我们又何必自寻苦恼呢?你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并获得快乐,人生不也同样有意义吗?
高三下半学期,我迅速横向发展,体重有100斤飙升120斤以上。
说不清为什么,稍有空闲便觉得饿,饿的胃收缩痉挛,必须不停的塞东西才会好受一点。“要提成绩”,“考个好大学”,“要让那些人刮目相看”┉,这些念头和食物糅杂在一起,进入身体,仿佛这样就可以有坚持的动力。
下了晚自习,回家解决一大盆儿挂面或者炒饭,写卷子时,习惯性地吃掉旁边的零食。写完最后一道题,揉揉眼睛,简单地洗漱后准备入睡,在黑夜里告诫自己,不要放弃,一遍又一遍,直到沉沉睡去。
因为肥胖,原本宽松舒适的校服紧绷在身上。远看去,活像一颗移动的皮球,有时会听到后面有人指指点点,“那个女生好胖呀,哈哈!”而我只能假装没有听见,低头走开。
身边的好友一个个离开,成了“清北班”“火箭班”的一名。我却如此糟糕,摇摇欲坠的自尊和偏下的成绩,每天都要耗费巨大的内力,才能跟上大家。精神紧绷,自卑坚不可摧,那时我变本加厉,吃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会在凌晨时分从睡梦中醒来去厨房吃。方便面,鱼丸儿,面包饼干,┈,经常胃塞满了,嘴还在不停的咀嚼。没有人告诉我,这是心理上的问题,我便以为只是饿了而已,只是不停的吃,就可以好过了而已。
二模过后,班主任陆续找学生谈话。“我希望你把目标定在二本”,对于一个二模排名600开外的人来说,无需多费口舌,我木然地点头,疾步走出办公室,狠狠的瞪着明媚的阳光,勉强咽回眼泪。
那一天,直到睡觉还在一遍遍地问自己,为什么你如此糟糕,号啕半晌,我终于决定减肥。节食,做各种减肥运动,却不见任何成效,依然每天饿到抽搐。觉得快要死了的感觉。一个人大半夜在厨房里吃零食时,抽泣不止,我觉得,自己已经完了。
有一天夜里,母亲突然打开厨房的灯,看着疯癫崩溃的我,平静地抽走我手中的食物,没有害怕,也没有发怒,只是定定的站在门口,问我:“孩子,你害怕什么?”
害怕┉什么?好多好多啊,父母深不见底的失望,老师轻而易举的放弃,同学或多或少的轻视┈其实,我最害怕的,是随世俗,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母亲什么也没说,我也只是肆意流泪,什么也没提,还好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剩下的备考日子,我没有再减肥。不再埋汰上天不公,全身贯注地做好自己。正常地生活,学习,做卷子,背书,找老师改题,偶尔与隔壁的好友们交流,相互说加油,日子简单而有生机。
排名的首位数一点点变小,最后有三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并稳定下来,老师重新找我谈话,露出嘉许的笑容,再一次班会上请我介绍“逆袭”方法,我有些词穷,憋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平常心”。
对,很简单的秘诀,不计较别人的荣誉,不计较过往的糟糕,安稳地把握当下,不骄不躁,努力让自己做到更好。
我还记得,高考是在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的,露天的顶盖洒彻盛夏大好阳光,树中蝉呜织着锦瑟,就像一场严肃的仪式,把我们送往更远的未来。
查分数那天,我起得很早,望向镜子,看见自己有了青春的味道,衣服重新变得宽松,身线有了明显的弧度。
我意识到,我的确处在最好的年华,并做了最好的自己。
也许我曾经孤独痛苦,但我也无比强大,抛开杂念,一往无前,时间会让我们光华灼灼,岁岁年年,我们一定会变成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