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800字(3)

时间:2021-08-31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7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许多不论是幸福快乐,还是孤独寂寞的老人,他们都是在奉献中度过了几十年的人。他们的脸上写着沧桑,心里总有或甜或苦的回忆。儿女们依旧按月往家里寄钱,哪知钱并不能抚慰老人们那颗疲惫的心。他们正体验着儿女们未体验到的、不能想象的孤寂,他们太需要精神的安慰了。

  对于老人的苦衷,我们应该用心去思考,时刻提醒自己要常回家看看,有的儿女虽然给老人带去了高级的营养品、华丽的服饰、可口的水果,可这些仍然不能唤起他们内心的欣慰,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做儿女的能常回家看看他们,能和他们说说心里话,更应该有耐心地倾听老人们的心里话,因为做子女的有义务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晚年。

  重阳节将至,但凡我们再繁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回家和老人吃个团圆饭,或给老人去个电话来表达我们的孝敬之心。细细想来,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多么牵挂,乃至我们上学参加工作后,父母依然是时刻惦念着,犹如我们惦念自己的孩子一样牵肠挂肚,而我们很多时候把父母的这种牵挂和嘱咐视为唠叨,往往不加认可,这多让老人伤心啊!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至今,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时刻记着曾经为我们万分辛苦劳动多年的长辈,并给他们真诚的心灵的抚慰,这也正是他们需要的,不要总是一个电话就把老人打发了。尊老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过去父亲教育孩子,做子女的只有恭听的份儿,如果这时候祖父出来说话,父亲得立即退到一边。这虽然有点封建的意味,但长辈教育晚辈,总是根据他过去的经验,认为有不妥之处才说的,而恭听的本身,就包含着感恩的意思。现在当然没有一个做父母的会对子女作这样的要求了,但完全不把老人放在眼里,把老人的意见一律视为迂腐,出则嘭然一声、扬长而去,入则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总也不能算是合理的吧!

  当然,老年人也自有其弱点,例如思想理念相对比较陈旧。我们说尊老,并不是要求青年人唯老人之命是从,而是要重视他们的意见,尊敬长辈的身份,有问题也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孝经》上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可见在古代也是提倡父子之间通过讨论明辨是非的。并且又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更进一步阐明了跟父母讨论问题,是在爱和敬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尊敬老人,不正是我等立身处世的基础吗?在老年人面前,只有浅薄的人才会妄自尊大,一些口出狂言,嘴无遮拦的青年人,是不是应该有所启发呢?

  尊敬老人,不管在什么社会,都是应该保持的美德。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8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9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更多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一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10

  农历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每年此时,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庆丰收、祈长寿、饮宴祝健,这些重阳习俗已相传两千余年。

  虽然重阳节时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然而早晚的秋风中已寒意渐显,因此,此时的登高秋游就有着“辞青”的浓郁意味,是秋寒至、阳气衰,人们“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即将减少外出活动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登高远眺、啸咏骋怀之后,人们的胸臆里就有了足够的灿烂阳光应对即将到来的漫长严冬。同样,常在此时举行的祭祖与敬老崇孝活动,也会为老人们带来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温暖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面临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人们晚年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饱满的感情与世辞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这时,自我调整有助于他们接受自我、承认现实,获得并形成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以超然的态度对待晚年的生活,以及面对死亡。重阳节以及我国传统的敬老习俗,有助于让老人为自己的一生作出肯定的评价,产生幸福感和完善感,安度幸福的晚年。

  人们祈望长寿,愿意敬老、爱老,帮助老人们在脆弱的心理期发展满足感和完善感。而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会看到老人们那种自发自觉的超脱的智慧,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和巨大的魅力。新近就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褚时健74岁还在坐牢,84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经历。褚时健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1955年,27岁时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劳动改造。1979年接手玉溪卷烟厂任厂长。经过褚时健和他的团队18年的努力,把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为国家创税收991亿元。走到人生巅峰时,1999年,褚时健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17年),这时,褚时健已经71岁。三年后,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在狱中几次晕倒,被保外就医。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后,褚时健上了哀牢山种田,后来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

  这时,他74岁。褚时健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果园,几年后,他种的冰糖脐橙一采摘就运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效益惊人。如今,这位已经87岁的老人,经过评估,身家又已过亿。在很多人胆战心惊与对死亡的恐惧作战的时候,在很多人悔恨浮生虚度的时候,褚时健在最辉煌时跌倒,而就在这样的经历之后,他却又一次创造出神话!感谢有这样的老人,感谢无数位这样的老人,用他们的淡定、从容、坚韧、乐观,让我们,见证了人性与生命的奇迹和辉煌。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1.重阳节的作文100字合集十篇

2.重阳节的作文200字合集十篇

3.重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十篇

4.【热门】重阳节的作文200字十篇

5.精选重阳节的作文1200字十篇

6.重阳节的作文100字十篇

7.【精品】重阳节的作文200字十篇

8.关于重阳节的作文600字十篇

9.重阳节的作文400字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