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时间:2021-08-31

2015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作为普通的一名一线语文教师,今天能够就自己近年在中考作文复习教学中所悟出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各位探讨深感荣幸!

  谈到作文,一直都是我们最为畏难的教学内容。因为它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技能,它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在考试中的比重也最大。由于中考属于抽查性考试,涉及面窄,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各位把关教师,一定要明确中考作文的要求,才能对症下药。

  一、中考作文发展的基本趋势

  1、贴近生活、倾吐真情。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的体现。因此,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和自然,是近年作文命题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感情真实健康是优秀作文的共性,用真心去感受生活,以真情去体验生活,用文章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才是考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2、拓展思维、倡导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作文让学生展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多元发散性和创新性。作文的内容、形式和题型日益趋于多样化和开放化,提供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能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好文章。

  3、不设障碍,淡化文体。为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中考命题多采用二选一的形式,或者半命题,或者话题,都希望学生能解除不必要的绳索,减轻思想负担,轻松应考,考出真实水平。

  虽然课改背景下的中考作文涌现出一批张扬个性、思想新锐的好文,但是与先进地区比、与社会的企盼比、与师生们工作学习的巨大付出比,我们取得的成果还有一段差距,学生笔下有一些典型的共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 中学生作文弊病

  1.行文格调不高,主题偏颇。

  如写男同学的外貌说人家“眼睛长得像煮开了皮的饺子,蒜头鼻子旁边混生着青春痘和雀斑,头发油油的总点缀着白色的皮屑,只有那像女孩似的樱桃小嘴算是标致极了”,还振振有词地说这可以反衬人物的高尚品格。过分的夸张与讽刺只能丑化人物,哗众取宠,对同学,有基本的尊重吗?

  再如写父爱的文章,细致刻画“父亲总是深夜醉醺醺地回家先是和母亲吵架,然后到我房间把我从睡梦中拖起,检查作业,训斥,不停的磨叨”。这样的事对于表现如山般伟岸的父爱有任何作用吗?

  2.内容肤浅、形式空泛。

  首先,平时不注重观察积累,考试“无材可抖”,内容乏善可陈,只能蜻蜓点水或空谈套话。动辄就写:让座;黑夜父亲背我上医院;送点心一抬眼见妈妈头上的白发;考试没考好,老师没有批评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次,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不分析题目只图标新,故意用散文诗、新闻、戏剧等题材吸引眼球,没有实质内容,没有深度,这种文风一定要禁止的。

  3.结构简单,缺乏拓展。

  我们的考场中,还存在大量“三段式”的文章。记叙则总-分-总,通篇一事,简单平淡,缺乏必要的铺垫烘托和相关的描写或抒情。议论则剪贴式,开头点中心论点,主体举几个名人事件,结尾点下题,缺乏分析的逻辑推进过程和必要的迁延拓展。这就是和时代发展很不相符的”八股九股文”,这样的模式作文就象一具具木乃伊,毫无生气,怎能动人呢?

  4.语言表达平平,遣词造句功低不厚。

  如:“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是过得非常愉快的,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学到许多知识,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是充满朝气的。我们的三年生活的岁月是多么有趣。”这样的开头在我们作文中并不少见,语汇过于苍白稚嫩,没有修饰没有梯度,或者多次重复,以至画蛇添足,弄巧成拙。还有的同学 将自己背诵的一些名言警句诗词堆叠,穿行于古典文丛中,沾一点边的就引用,少则三句,多则七八句,甚至整段整章;或者通篇抒情,为文造情,浮华不实,乍一看,满纸锦绣,实际上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弄虚作假,无病呻吟,真情可掬,感人肺腑之文少之又少。,、

  5.文体杂糅,“四不像”。

  虽说中考作文强调淡化文体,但并不表明没有文体。缺乏明晰的文体意识和严谨的构思过程,信笔开河,笔随兴至,最后不知所云,写成“四不像”是对考试的一种敷衍。

  6.美名“创新”,其实瞎编胡造。

  “我是一只小狗,生活在被人遗忘的工厂废墟内”、“公元2458年,火星人又发动一次对地球的入侵”、“秋叶纷飞的日子,楚楚的心不再苍芜,处理好父母的后事,决定只身去加拿大读书,告别这个伤心地” ……

  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动画片、网络游戏、电视肥皂剧的毒化,大胆编故事。这种虚夸的做法,明显是一种对考试题目的消极适应,靠胡编滥造来抒写假情假义,必然会言不由衷,漏洞百出,贻笑大方,从应试角度还是学习成长都没有好处。徘徊于想象世界高于生活,这些不是不可以,但凡事有个度,要注意现实的`根基。

  7.“背范文”,生搬硬套。

  有的同学考前背诵一些佳作,以备应试时套用,俗称“预制版”;或者一篇文章第三人称大半篇幅讲一个故事,最后勉强扣题,自己置身事外;还有的截取某些文章精彩片段,强记于心,遇到不同的文题,编排一番,组装成文。这种行文方式犹如电视剧中的范德彪打架,摆着一副空架子,自然是外强中干,仔细揣摩就会破绽百出,必然会败阵。所以,我们的作文还是提倡“不按套数出牌”。

  1-5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6-7则是思想意识的问题。

  这么多典型问题警示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不重视或害怕写作,教学缺乏计划性,忽视针对性,无视个性,初三阶段又感到束手无策、避重就轻,致使存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中考时肯定高分作文难以拔出,低分作文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