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作文素材

时间:2021-08-31

  导语:现如今我们被各种坏消息所包围,动不动就说社会素质低下,道德沦陷,只是那些正能量的事情没有被宣传出来而已。当正能量源越多,当越多的人感召于正能量,从而释放正能量,我们没有理由说社会不会变得更好一点。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中考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社会需要“正能量”

  50岁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在他并不熟悉的网络世界里火了。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马志刚所做的真是一件小事,那位乘客所做的也是小事,但在的哥与乘客的举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善意。

  马志刚的女儿顺手写下有关此事的“老爸跑车录”后,该微博立刻成为最近两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40个小时内,大约被转发六万次。另有据此改编的微博也被转发了近两万次。不少网友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有人表示,希望在微博上多看到这样的事。

  从微博的高转发中不难看出,我们这个社会,多么需要这种朴素的“正能量”,人心之中,多么需要这种温暖的“正能量”。可想而知,在“正能量”的辐射下,人们会越来越信任这个世界,越来越善待这个世界,而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些年来,我们这个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令人失望更令人寒心。置身于这样的社会里,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而今,的哥马志刚与乘客的举动,让我们相信,虽说社会上仍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侠肝义胆的热心人,他们身上蕴藏着的“正能量”,正在温暖我们这个社会,改善我们这个社会。

  2、“我挣钱比你容易”传递的正能量

  50岁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在他并不熟悉的网络世界里火了。社交网站上正在火速流传着这位的哥两天前的事情,尽管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不少人表示,要“随手转发,传播正能量”。拥有232万粉丝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的点评是:“这种微博看着就暖和。”(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动,这是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的哥马志刚以及那个干净而实在的乘客,并没有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却结结实实地感动了我们。在斑驳的尘埃面前,感动仿佛变得稀缺,谈论感动仿佛有些矫情,动不动被感动也似乎说明沸点太低,但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铭记与传播。

  我们为什么感动?感动,源于一种叫做美好的东西打动了我们。“我干吗挣你的钱?我不伟大啊,你别觉着我多伟大——我跟你说这句话你懂吗?面对执意要付费的盲人,马师傅有点急。”“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多么真实的声音,多么恳切的情愫。虽是微善,却蕴含极大的张力。其实,马师傅拒收盲人的车费,并没有酝酿,而是下意识——他对记者回忆,当时下意识感觉不能收盲人的钱。可这种感觉,他不会用语言描述。“你给他这点光亮,让他起码感受到这社会不黑。”

  有网友评价道,盲人兄弟虽然看不见,但马师傅给他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何谓美好?这就是美好。面对这样的美好,我们怎能吝惜自己的感动。

  感动,源于呼唤,源于呵护美好的朴素情怀。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转发该微博时,评论道,“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相信这是每个转发者共同的心声。珠玉在前,人们感动于马师傅的善良,亦感动呵护善良的无名乘客,无名乘客说的一句话同样很经典,“我也不伟大,我挣钱比您也容易点。以后,您见到残疾人,您就继续帮他们吧。”这名乘客是不是比马师傅挣钱容易,我们不知道,但他同样善良,同样充满正能量,同样怀揣着美好诉求——见到残疾人,继续帮助。

  我们没有在现场,我们也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但我们都有一个炽烈而隽永的冀望,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不掉链子,加入爱心长跑的队伍之中,让爱心接力没有止境。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比如河北的“爱心小院”——农妇高淑珍多年来善待数十名残疾儿童,激发了更多的人参与,“院内院外”大接力、“爱心小院”爱心涌。

  一度,我们患上了当下的一种流行病:坏消息综合征。整天被坏消息所裹挟,沉浸在坏消息之中不能自拔,不相信美好也不愿意践行美好,比如做好事怕被诬陷,英雄流血又流泪。哲学家梁漱溟的追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在今天被无数人引以为共鸣。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的社会会好吗?当正能量源越多,当越多的人感召于正能量,从而释放正能量,我们没有理由说社会不会变得更好一点。

  3、平凡小事的加速发酵源于“正能量”

  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所以,它才会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曾经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