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那间小木屋》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桃林那间小木屋》教学设计范文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林那间小木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林那间小木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实际谈对信任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难点:

  进行阅读理解,感悟信任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从小时候到现在,一定有过很多次购物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与购物有关的课文。不过,作者的这次购物不是在商场,也不是在超市,而是在桃林那间小木屋里(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反复的多读几遍,并在文中找出大屏幕中的字词,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2、检查字音字义。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在那片桃林中和小木屋里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朗读后回答

  2、分析1—6小节。

  师:在那片桃林和小木屋里,作者自己摘桃子、自己付款,感受到了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在文中画出能体现信任的句子或词。

  学生回答,共同感悟和体会。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我总看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

  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又出现了。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狗在我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引路呢。

  师:出示大屏幕,品析句子。

  (1)“朋友,欢迎你。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2)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比一比,那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朗读。

  师:在小狗的引领下“我”钻进桃林。出示第五小节。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段中你最喜欢那个句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4、分析7—8小节

  课文7—8小节,写的不是作者摘桃子,而是简单的对话。可以删去这两小节吗?为什么?

  分析:这简单的对话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示下一个人将经历和作者一样的摘桃经历、一样的被信任的'感觉。作者把同样的信任给了别人。

  5、分析最后一段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1)为什么走了好远以后,我还是禁不住再一次回过头去?

  (2)作者久久注视什么,仅仅是那片桃林,那个小木屋吗?

  (3)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朴实仅仅是小木屋和屋里的摆设吗?

  (4)“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人与人”是谁与谁?

  学生讨论汇报:

  (1)不禁表明我忍不住要回头,暗示了我心头的留恋和难以平静。

  (2)久久注视的不仅仅是那片桃林和那个小木屋,而是表明那片净土的朴实与纯洁令我心灵震撼。

  (3)朴实不仅是小木屋,还有纸条上主人朴实的语言和那颗朴实的心灵。这是作者对桃林主人的赞美。

  (4)人与人不只是主人与作者,还有第二人、第三人······人与人,就是你与我,我与他,我们每一个人·····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让我们怀着一种留恋和赞美的情感去朗读这一段。

  四、个性化阅读理解

  1、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过那些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事?

  2、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怎么看待信任这个问题。

  《桃林那间小木屋》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桃林那间小木屋》是一篇记事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在告示的指引下找到桃林间的小木屋,并且体验自己采摘桃子,自己付款的.经历,感受在这间小木屋中得到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本文在叙事的过程中十分注意通过细节来突出主题,读后令人怦然心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人信任的喜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人信任的喜悦。

教学难点:

  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变序导入,质疑激趣

  1、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并配有文字“这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呢?”

  2、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其实在桃林那间小木屋里,根本没有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呢?谁信任了他?怎么信任了他呢?

  3、让我们共同来阅读课文,看看在“桃林那间小木屋”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现在我们来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好吗?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地发展顺序)

  3、作者为什么想起去桃林呢?在那儿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抓住词句,品读课文。

  师:文中最后一段中说作者在桃林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那么,你从桃林主人的哪些做法中感受到了他对顾客的信任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预设答案:

  (1)主人留下的纸条(出示纸条内容:“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再出示对比句:“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一定要把钱放在箱子里。)比较两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一读纸条的内容?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没有虚伪客套的话语,有的是真诚的欢迎;没有对商品的夸耀,有的是诚恳的祝福;没有反反复复的叮咛与祝福,有的是完完全全的相信啊!朋友,欢迎您——(指导朗读)

  师小结:桃林里没有主人,那一张纸条就是约束;桃林里没有秤,那竹篮就是唯一的计量容器;桃林里没有收银台,那箱子就是装钱的工具,这一点一滴无处不显示出桃林主人对“我”的信任,所以我会说:“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读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了,因为课文中明明有一句话说:“那两条狗看着我”,这句话中有个多音字,老师不知道它在这里到底该读什么,是读kān,还是读kàn?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学生比较两种读法,在对比中感受主人对顾客的信任。

  师小结:在桃林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桃林主人的信任,就连那里的小动物都是那么的热情、友善,所以“我”会说:“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3)带着这份喜悦,我走进了桃林,桃林里的景色可真美呀!(课件出示桃林的图片)看到这里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文中又是怎么形容这美丽的桃林的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过渡:一个个诱人的大桃子散发出阵阵香气,直侵入人的心里,真想马上摘下来尝一口,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吗?

  (4)当我看到这满满一筐鲜红的大桃子,我不禁想起了那块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那三个指引我方向的红箭头,那张温馨的小纸条,那个周到的竹篮,那三只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主人周到细致的服务,更是主人对我无比的信任,所以我会说:“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二)扩展练习,提升情感

  师:我被桃林中主人精心准备的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想为桃林主人留下一张纸条,请帮我想想,我会对桃林主人说些什么?

  过渡:一片迷人的桃林,一位未曾谋面的主人,一间古朴的小木屋,一张令人温暖愉悦的纸条,都是那么令人留恋,难怪我也不愿离去,就让我们带着深深的不舍,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也一定像作者一样尝过信任的喜悦,谁来说一说?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最后让老师把一首小诗作为今天的礼物送给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谁来试着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

  信任是诗,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信任是水,清澈而澄明,柔柔的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信任是一份不需要回报的馈赠,没有华贵的包装,却胜过最高贵的外套;

  信任就如大海中一条简单而又实用的船,虽然简陋,却能伴你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