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从书法中悟人生智慧(2)

时间:2021-08-31

智慧二:平淡自然,宠辱不惊

  书法在笔法上,讲求“藏头护尾,力在字中”,做人就要“刚柔并济”;讲求“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笔上要“藏露互见,方圆并备”,做人要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结字上,讲求“重心平稳”,做人就要稳重,不要轻浮;结字要“点画呼应,顾盼有情”,做人要讲信任,和睦相处。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著的《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段精辟的论述,不仅揭示了学书的道理,而且还讲出了人生哲理。学书有成的人,大都经历了“平正—险绝—平正”的这样一条艺术道路。做人也是如此,我们度过了规规矩矩的童年、少年,有时觉得生活无聊呆板也无可奈何;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始知自立自主,屡有奇想,敢做敢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却有步入歧途的可能;到了阅世颇丰,思想成熟的中年、老年,则有看透,有彻悟,宠辱去留,无所动心,就有一种临风自笑的雍容。

  一个人和一幅字一样,险绝已经做到了,还要复归平正。字不要过于巧,巧过了头就俗,字要求变,但不能求怪。人也不必“锦上添花”,要平淡自然,宠辱不惊,但要达到这种地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个民间笑话,说的是一个老童生考状元,屡考不中。步入中年了,一次和儿子同科应考。一天,儿子看榜回来,高兴地敲门大叫:“爸爸,我考中了!我考中了!”这时,老子正在关门洗澡,便在房内大斥道:“考中了,有什么了不起,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太沉不住气了,大吼什么?”儿子又轻声细语地告诉老子:“爸爸,你也考中了。”老子听了,高兴极了,欣喜若狂,夺门而出,大声呵斥儿子道:“你为什么不早说?”儿子一惊:“爸爸,你怎么不穿裤子?”……

  一个人要做到“宠辱不惊”,难啊!孟子说得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也。一个人得意也好,失意也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总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境界的修养。  智慧三:写自己的字,走自己的路

  古人说:书品即人品。品味一幅书法作品,是能够从中看到书家的人格品性的。流畅的书写反映出随和与机灵的性格;生硬的书写则表达出富有进取心和泼辣的风格;断续的书写说明直观感觉能力好;爱写草书则表明逻辑思维能力强;字里行间,间隔距离大,则意为害羞或性格孤僻;笔锋上斜表现出感情奔放;笔锋下斜则为消沉和压抑的象征。

  王羲之的行书,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遒劲媚逸,萧散平和;颜真卿之书,雄劲独出,格力无纵;柳公权的字,筋张骨露,险中生态;赵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