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话题作文指导

时间:2021-08-31

  【文题呈现】

  战争,一直与人类的发展相随而行,翻开历史的画卷,大家会发现,一场场战争,都是一个个有关于尊严与勇气、力量与热情、爱与责任的故事。如今,这些故事依然在你我身边上演,身处和平年代的你,关注过你身边的战争吗?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拔】

  这个话题作文,引导语简洁明了,风格清新、明朗,但是,对于习惯了依靠作文导语与材料激发写作灵感的学生来说,就显得被动了,尤其是面对"战争"这个仿佛遥不可及的话题,许多考生束手无策,或绞尽脑汁,凭借记忆中有关战争的名言轶事拼凑出一篇大而无当的文章,或人云亦云,空洞地呼唤和平自由。大家如果细细品味导言中"如今,这些故事依然在你我身边上演,身处和平年代的你,关注过你身边的战争吗"一句,不难发现命题者这样设计的初衷在于回归初中作文的本源,引导作文向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希望考生写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作文。大家不妨运用"大题小作"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为自己找一个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突破口,化大为小,表达具体,就能避免信马由缰,而是集中笔力,雕琢出接地气的佳作。这样可爱的作文,一定会让读者爱不释手,连连点赞。

  一、化大为小,灵活转换

  大题题面宽阔,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选材范围广泛,难于把握,话题"战争"更难于驾驭,因为它是一个抽象的大命题,就要在大与小之间灵活转换。化大为小,能把写作范围缩小到可掌控的范畴内。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一文,课文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这是一个大主题,更是一个抽象不可捉摸的大题,作者化大题"友谊"为实在的故事:一个老妇人为红军战士献出自己珍藏已久的蜡烛,在作者娓娓道来中,讴歌这个大主题,化难为易。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平安宁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作者正是以此来表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反映人们厌恶战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明显是大题小作。

  这都是成功地运用了化大为小,使文章主旨深刻内容具体生动的实例。这样的转换,原来抽象的大题就变成了具象的实题,为大题小作提供了多元的思考。

  二、关注自我,巧妙定义

  可以说,现在手执此作文题的同学们都没有亲历战争,没有亲身感受,就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果非要大家去抨击战争的罪恶,也是东拉西扯,空洞无物。选材时,大家要关注自我,聚焦生活,给战争来个巧妙定义:对于国家而言,战争带来的可能意味着生灵涂炭,对两个伙伴而言,战斗可能让他们感情越来越深;对于两支队伍而言,战争带来的可能是血流成河,对同窗而言,竞争可能让他们共同进步,获得双赢。如此,战争的双方可以是人与人,如父与子;可以是人与物,如孩子与他的近视眼,战斗的对象可以是坏习惯或是代沟,要保卫的可以是因距离而疏远的感情,或因封闭渐渐失去的自信……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你看,把自我放入文章,把生活引入文章,如触动情感之弦,点燃思维的火花,打开记忆仓库的大门,把原始的生活片段激活为有用的习作素材,拓宽了写作的思路,就能做到大题小作,从而写出富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三、见微知著,细致描摹

  深刻而充实、丰富而动人的东西往往就蕴含在简单、朴素、细微之中。选定了题材,就应大胆取舍,见微知著,不要为追求内容的"多"内涵的"深"主题的"大"而面面俱到,流水帐般把事情的枝枝叶叶都记叙详细分明,而要力求在有限的篇幅里将最能表现主旨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溺水三千"皆精彩,"我只取一瓢饮"才是明智的做法。

  同样是《蜡烛》一文中,作者好像让时间放慢了脚步,用慢镜头特写老妇人用手捧土为红军战士做坟、将蜡烛点燃在战士的坟头,创设了动人场面。那颤颤巍巍的身影、那明晃晃蜡烛,让读者体味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就是以细节取胜,通过对场景、人物的细致描绘,使文章具有了广度和深度,才能让读者品咂生活的况味,领略文章的意蕴。